本產季收購季現貨價格較上一產季有較明顯提升,在減產背景下,目前產區果農抗價、惜售情緒依舊較強。然而疫情目前處于上升態勢,拖累了產銷區貨源流通以及消費者購買意愿。
疫情的多方面影響,疊加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下居民消費信心的不足,導致現貨端目前正遭受著超預期庫存以及銷區疲軟消費的雙重銷售壓力。
(資料圖片)
從與收購季的價格跌幅來看,目前市場對本產季后期銷售預期已經基本貼近乃至弱于20/21產季(庫存峰值約1141萬噸),認為現貨端將在冬春消費季、春夏消費季出現較明顯的讓價以消化庫存。
20/21產季中蓬萊80#一二級1月均價2.9元/斤,較10月均價下跌0.3元/斤,5月均價2.35元/斤,較10月下跌約0.85元/斤。
對于本產季,我們假設約0.6元/斤的交割成本,500元/噸的冷庫費用,并使用11月21日的收盤價,反推現貨端對應的價格:01合約對應現貨價格約3.15元/斤,較蓬萊80#一二級10月均價3.7元/斤下跌0.55元/斤;05合約則對應約2.94元/斤的現貨價格,與10月均價跌幅0.76元/斤。
相較于20/21產季較悲觀的庫存去化情景,庫存接近的上一產季(21/22)在夏季時令水果與早熟品種大幅沖擊拖累中秋行情前庫存去化節奏較理想。兩情景的主要差別主要來自于能否把握住冬春節日消費季的窗口,積極出貨。
我們基于上述兩情景對本產季庫存去化節奏進行展望:在減產背景下,本產季庫存壓力超預期,若惜售情緒持續堅挺,則可能錯過本產季較早的冬春節日消費窗口,加大銷售壓力爆發的風險。相反,若銷售節奏接近上一產季,積極順價銷售,則有望以較低的銷售壓力進入春夏消費季。此外,若現有的拖累因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等問題能否出現邊際性緩解,從而鼓勵居民的消費意愿,我們認為庫存消化節奏有望接近更理想的情形。
我們在前期報告中已經介紹過,本產季的庫存高于前期預期且入庫結構中果農貨的占比較高。目前市場對于疲軟的終端消費能否消化現有庫存存在一定疑問,本文意在通過現有數據對后市消費走向進行一定展望。
一、 目前庫存與消費數據如何?
截至11月17日,卓創給出的全國庫存為876.43萬噸,其中陜西庫存約245.7萬噸,山東庫存312.1萬噸。從各地區來看,本產季陜西、山東主產區的庫存較上一產季存在一定差距,而其他副產區的庫存數據與上一產季相當接近。
我們在前期報告中已經介紹過,本季庫存超預期,并與上一產季較接近的原因大致如下:1、客商本產季較悲觀,收購謹慎;2、產區果農抗價情緒強,不愿順價出貨,自行入庫;3、疫情封控拖累產區收購進度,客商無法前往收購,果農不得不自行入庫;4、疫情封控影響銷區到貨,消費情況。
消費方面,我們從定性角度關注到目前交易逐步轉向庫內貨源。果農的抗價情緒較強,成交有限,發貨以客商自存貨為主,銷區市場小果、低價貨銷售相對較好。
從定量角度來說,我們有以下發現:
1、華南市場到車數量在疫情管控影響下減少明顯,雖然在防控優化工作二十條出臺后有所恢復,但依舊處于相對低位。
2、截至11月18日,本產季(10月、11月)全國各批發市場成交量較上一產季下降較為明顯。以月內日均交易量為例,10月內日均交易量較上一產季同比下降約15.7%,而11月同比下降約24.9%。
因此,從目前現有數據統計,我們可以認為本產季的庫存壓力高于前期預期,尤其是與上一產季基本持平的副產區。另一方面,我們認為截至目前的11月中下旬,在疫情管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蘋果的現貨消費端相對疲軟。
對于消費端的疲軟現狀,我們首先明確,本產季的蘋果現貨價格要整體高于上一產季,而居民消費信心則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根據我們對四川柑橘從業者調研,當地柑橘減產明顯,價格同樣上漲明顯,冬春消費季水果價格水平可能整體上移。
其次,由于蘋果入庫便會帶來額外的成本,存冷庫的貨主不愿虧本出售的心理不難理解。然而我們在前期報告中也介紹過,過強的惜售情緒可能會導致錯過銷售窗口,而在后期面對過高的庫存/銷售壓力導致踩踏式讓價出售。
目前01、05合約的價格中已經反映了市場觀點:認為現貨端將分別在冬春消費季、春夏消費季出現較明顯的讓價。我們假設約0.6元/斤的交割成本,500元/噸的冷庫費用,約3.5元/斤的入庫貨源收購成本,并使用蓬萊80#一二級統計10月均價(約3.7元/斤)。我們使用11月21日的收盤價,反推現貨端對應的價格,發現若以3.5元/斤收購并入庫,則需要承擔較大的虧損。
二、 對后期消費進行展望
基于前述情況,我們對于本產季庫存的消化速度進行簡單的情景分析。
情景A:出庫節奏類似21/22產季,陜西與其他副產區貨源把握住節日消費窗口,出貨較為積極,各主產區現貨在中秋節前始終價格堅挺。(樂觀情景,現貨與庫存走勢見圖表7)
情景B:出庫節奏類似20/21產季,惜售情緒強,各主產區庫存遲遲無法消化,最終在清明節點前后出現踩踏式讓價出貨。(悲觀情景,現貨與庫存走勢見圖表8)
我們認為若實際的出庫節奏越接近較樂觀的情景A,則本產季的現貨價格越有望維持堅挺。相反,若受疫情管控,消費信心等原因,庫內貨源成交、出貨遲遲不出現轉機,導致實際的出庫節奏越接近較悲觀的情形B,則本產季現貨價格越可能偏弱運行。
結合圖表4、圖表8的統計,我們認為市場對后市消費的預期已經與20/21產季(情景B)的讓價急售情形相差無幾,即各產區需要較10月收購期的價格基礎上大幅讓價才能促進消費,推動庫存消化。
對于本產季后期消費能否獲得提振的問題,我們認為需要關注現有的拖累因素:疫情、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等問題能否出現邊際性緩解,從而鼓勵居民的消費意愿。
(文章來源:中信建投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