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份,隨著生豬養殖戶正常出欄釋放產能,全國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均出現回落。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北京新發地市場獲悉,11月23日,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是29.50元/公斤,上市量為1705頭。而2021年同期,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為20.75元/公斤,日均上市量為1907頭。
而在2022年10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9.4%,單豬肉一項就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6個百分點。中信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程強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豬肉價格的高漲主要與三重因素有關:根據2021年能繁母豬的去化節奏,豬肉供給本就偏緊;豬價上漲趨勢下養殖戶出現壓欄行為;節日帶動豬肉消費較旺。
(資料圖)
為何白條豬今年11月份的日均上市量與往年相比偏低?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入冬以后,北方地區氣溫高于常年同期,肉類消費旺季還沒到來。而且,目前豬肉價格仍相對較高,對需求存在一定抑制作用。此外,受疫情影響,近期餐飲業復蘇緩慢,需求相對弱,也影響了市場的日均上市量。另一個原因是近期屠宰廠、屠宰廠的代理商處于輕度虧損狀態,都不敢過多地增加上市量,但屠宰廠也不能過多減少向批發市場的投放量,因為上市量壓縮以后,肉價就會上漲。
張玉璽表示,近期白條豬批發平均價呈現小幅波動的走勢,既沒有繼續下降,也沒有出現反彈,進入階段性調整階段,這種狀況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目前毛豬供應總體充足,后期肉價即使反彈,反彈幅度預計也會較小。
城鄉居民和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特約研究員、北京城市學院高級工程師劉國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階段性的豬肉價格下跌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前期漲幅幅度過高導致市場后續漲幅力度不足。生豬價格從今年3月份的低點12.5元/公斤到10月份高點28元/公斤,漲幅達124%。
二是生豬供應量穩定,豬肉充足。今年6、7月份全國規模豬場新生仔豬數量同比分別增長了8.1%和7.5%,說明生豬出欄量有保障;疊加8月到9月份市場預期看漲,生豬市場二次育肥需求明顯增加,通過數據監測,二次育肥市場的比例在20%-30%。這部分豬源集中出欄的時間基本在11月中旬至12月份,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年底豬肉供應端猛增了近26%。
三是市場消費水平低迷。生豬出欄價格雖然震蕩下跌,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依然在高位,疊加疫情等多重因素,導致市場消費呈低迷狀態。
四是國家政策層面調控保供穩價,國家今年已經多次向市場投放了大量儲備豬肉。
劉國海分析,從豬周期角度看,隨著春節臨近,加上階段性的生豬集中出欄,預計生豬市場在平穩運行狀態下會出現小幅反彈行情。
11月23日,新發地市場蔬菜加權平均價為3.19元/公斤,2021年同期為3.76元/公斤,蔬菜價格降幅明顯。從新發地市場統計的25種常用蔬菜來看,只有土豆、山藥、紅薯及生姜價格高于2021年同期,其余21種蔬菜價格都低于2021年同期。
截至上周末,菜花價格同比下降77.97%,團生菜同比下降71.76%,芹菜同比下降66.04%,尖椒同比下降64.71%,大白菜同比下降59.09%,菠菜同比下降58.33%,油菜同比下降58.0%,萵筍同比下降56.25%,白蘿卜同比下降55.56%。
張玉璽分析稱,造成2022年蔬菜價格同比大幅度低于去年同期的原因,是因為秋季蔬菜總體上擴種了。因為2021年秋季蔬菜價格總體偏高,今年秋季蔬菜結構性調整幅度過大,使得蔬菜種植面積超過去年同期。今年蔬菜擴種使得總產量明顯增加,而秋季蔬菜在生長期內的天氣狀況基本正常,秋季氣溫又比常年同期偏高,更有利于蔬菜生長,使得今年秋季蔬菜的單產、總產明顯超過去年同期,形成了階段性供大于求的狀況,導致部分地區出現賣菜難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來看,在田的蔬菜存量仍然較大,秋季蔬菜還沒有售罄而冬季蔬菜又有提前上市的苗頭,秋冬季蔬菜同時應市,地頭收購價短時間內難以擺脫低迷狀態。當然,隨著氣溫連續下降及北京地區蔬菜供應地南移,蔬菜價格又會進入季節性上漲區間,但今年菜價季節性上漲時間會比常年有所推遲。而且,今年運輸費用、用工費用明顯高于去年同期,農戶收入可能不及去年同期。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關鍵詞: 豬肉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