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豆油12月1日出現了一個跌停,起因是美國環保署(EPA)提議將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摻混義務分別設定為208.2億加侖、218.7億加侖、226.8億加侖。這個比例大幅低于市場的預期。
一、海外生物柴油的政策影響
為何一則信息引發市場這么大的反應,下面給大家回顧下美國生物柴油對豆油供需的影響。
(資料圖)
1.事件起因
美國環保署(EPA)提議將2023-2025年可再生燃料摻混義務分別設定為208.2億加侖、218.7億加侖、226.8億加侖。2023年的總摻混義務僅較2022年高出1.9億加侖。
增幅主要來自包括生物質柴油在內的高級生物燃料。但按照1加侖生柴需投料7.8磅油脂,豆油占比40-45%左右測算,僅能帶來5.9-6.7億磅的美豆油需求增長,不能匹配此前USDA預估的2022/23年度14.5億磅的生柴需求增幅。(此前預期年度豆油生物柴油年增量為70萬噸,目前按照EPA預估僅為30萬噸)
2.從量變到質變
根據美國農業部11月份的預測,2022/23年度(10月至次年9月)美國國內豆油消費量預計為256.5億磅,其中用于生產生物燃料的用量為118億磅,占比46%。
從USDA的11月份的預測數據看美國豆油生物柴油的需求增速在21/22年度明顯增加,高增速原先預期保持至2023年度;但是EPA的決定讓這個增速從14%下滑至6%左右。故市場對這個調整的反應較為激烈。
政策導向已經發生改變
美國環保署周四正式宣布電動汽車RIN,其中包括一項鼓勵使用可再生天然氣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計劃,等于搶走了可再生柴油的潛在市場份額,從而改變了豆油的需求邏輯。換而言之,美國傾向于更多依仗電動汽車而非基于作物的生物燃料來實現低碳目標,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潛在的要食品還是要燃料的倫理。
歐盟的生物燃料政策也表現出類似傾向。歐盟新的可再生燃料方案減少了對基于作物的生物燃料的倚重。歐洲環保組織和一些議員正在推動將豆油踢出歐洲的可再生燃料原料行列。之前基于棕櫚油的生物燃料已經遭到歐洲淘汰。
美國環保署最終批準將菜籽油用于生產可再生柴油和其他生物燃料。美國環保署的混合授權提案現在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并可能進行修訂,最終可能在2023年6月中旬之前完成。
3.其他國家的生物柴油計劃
印尼計劃2023年實施B40政策,測算可能推動棕櫚用量200萬噸。
巴西B15政策,預計豆油消耗增量150萬噸;
巴西礦業和能源部表示,在2023年3月31日之前,巴西生物柴油的強制摻混比例將保持在10%。從4月起將提高到15%。該國約70%的生物柴油原料為豆油。按照15%的要求,到2023年,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大豆總需求將增至約3000萬噸。
可見,單純因為EPA的政策調整對豆油需求的影響數量級別并不大,同時印尼和巴西的生物柴油計劃帶來的增量仍不小。但海外豆油價格依然出現了較大的跌幅。我們認為可能更多理解為伴隨歐美對整個生物柴油認知的變化,后期植物油作為食品的概念會強化,而作為燃料的概念會弱化。
二、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國內直接進口豆油的量較小,美國生物柴油的政策調整對國內的供需關系并不形成直接影響。但是國內的棕櫚油全部依靠進口,生物柴油政策的調整可能從海外的豆油價格進而影響到海外棕櫚油價格,從而影響國內油脂市場。
以美國豆油FOB價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FOB價格為例,由于生物柴油的提振,美豆油與棕櫚油的價差已經達到歷史極值;伴隨生物柴油概念走弱,海外豆棕價差后期走弱的概率會所有增加。
從進口成本看,海外美豆油大幅高于國內豆油接近5000元,短期美豆油的下行尚不具備美豆油進口利潤的出現。但是同步帶動南美豆油價格下跌,后期會不會給出進口利潤而帶弱國內市場則需要繼續觀察。
三、小結:
美國生物柴油政策的調整低于預期引發海外豆油價格大跌,短期在供需層面并不會直接影響國內市場,但價格傳到機制上看,仍會影響海外植物油市場,進而驅動海外棕櫚油對國內棕櫚油價格的傳導,引發國內油脂市場的跟隨變化。
從更長的周期看,伴隨原油價格走弱,新能源爆發,依靠豆油和棕櫚油的生物柴油能否走的更遠,可能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一下了。
(文章來源:上海東亞期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