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2月9日,中國證監會確定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為境內特定品種,于2022年12月26日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
大豆系列期貨和期權也將成為我國期貨市場首個以特定品種方式實現全系對外開放的品種板塊。行業人士認為,這將便于全球的大豆加工、貿易企業直接參與我國期貨市場,有助于提升“中國價格”的全球影響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國家糧油安全。
據大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豆期貨是大商所最早上市的期貨品種。2022年上半年,大商所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均位列全球農產品期貨和期權合約成交量的前40,其中豆粕期貨已連續多年位居首位;上述4個期貨品種的日均持倉量分別為18.48萬手、4.01萬手、231.01萬手和71.34萬手,期現相關性均超0.95。
現貨方面,近年來國際大豆市場規模總體呈現增長態勢,從2010年到2021年,全球大豆產量由2.6億噸增至3.69億噸,豆粕產量由近1.7億噸增至2.48億噸,豆油產量由4147萬噸增至近5923萬噸,貿易量也有所擴大。
同時,我國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以及豆粕和豆油的生產國,在全球大豆消費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2021年,我國自產大豆1640萬噸,進口大豆9652萬噸,豆粕和豆油產量分別為約7900萬噸和約1800萬噸。其中,大豆進口量占全球進口量的一半以上,豆粕和豆油產量占全球產量的近三成。
此外,大商所豆粕期權已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農產品期權,截至11月,本年度日均持倉57.82萬手,是2017年的近5倍。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雖然上市交易時間較短,但市場規模也呈現明顯增長的態勢,今年11月日均持倉較8月上市初期分別增長274%、119%和926%。相關期權工具幫助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滿足了精細化個性化的風險管理需求。
對產業鏈來說,通過引入境外交易者,市場參與者結構也將得到優化。目前境內大型糧油企業均參與大商所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有中糧、中儲糧和九三等國內大型企業,也有益海嘉里、邦基、嘉吉、路易達孚等跨國糧油企業。參與豆粕和豆油期貨交易的大豆加工廠產量超過全國的90%。
據大商所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此前大商所已先后在鐵礦石期貨、棕櫚油期貨和期權上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并向合格境外投資者(QFI)開放參與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鐵礦石、線型低密度聚乙烯等7個品種的期貨和期權合約。此次大豆相關期貨和期權被確定為境內特定品種。目前,大商所正有序推進各項準備工作,確保相關品種工具平穩承接境外交易者,保障市場穩健運行。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