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證監會確定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的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為境內特定品種,于2023年1月12日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
(相關資料圖)
據悉,本次6個油脂油料期貨期權品種同步對外開放,標志著我國油脂油料期貨市場實現了一體化對外開放。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介紹稱,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上市以來,市場整體運行平穩,期現價格相關性高。菜籽油、菜籽粕期貨合約連續活躍方案實施以來,滿足了企業連續套保需求。
2022年,菜籽油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為39萬手和27.6萬手;菜籽粕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為59.9萬手和61.1萬手;花生期貨日均成交、持倉分別為13.1萬手和15.9萬手。
據行業人士介紹,油脂油料安全是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現貨市場規模大、進口量大,國家產業政策鼓勵擴大生產并倡導以多元化進口補充供需缺口。
數據顯示,我國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現貨市場規模位于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菜籽油、菜籽粕生產、進口和消費國,第一大的花生生產、進口和消費國。
2021/22年度,國內菜籽油生產、進口和消費分別為570萬噸、145萬噸和710萬噸,全球占比分別為20%、26%和24%;菜籽粕生產、進口和消費分別為932萬噸、180萬噸和1080萬噸,全球占比分別為23%、25%和27%;花生生產、進口和消費分別為1775萬噸、110萬噸和1862萬噸,全球占比分別為35%、28%和37%。
從國內來看,當前菜籽油、菜籽粕期貨價格已成為貿易定價基準,花生期貨價格也逐步成為國內貿易商現貨報價的重要參考。國內60%以上的菜籽油貿易和80%以上的菜籽粕貿易均采用以期貨價格為基準,加上一定價差的基差貿易模式進行;花生國內和進口貿易中,部分貿易商也開始采用基差貿易。
國際上,菜籽油、菜籽粕、花生的國際貿易多以“一口價”方式進行,部分菜籽油、菜籽粕國際貿易中,境外出口企業會參考鄭商所菜油和菜粕期貨價格進行報價。目前,上游進口油菜籽壓榨工廠已全部參與菜系期貨品種,中下游龍頭企業也均深度參與菜系期貨。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鄭商所PTA期貨已作為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除此之外,鄭商所菜籽油等9個期貨期權品種已引入QFII、RQFII參與交易;自RM2301合約起,進口菜籽粕正式納入交割。
鄭商所此次推動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貨和期權對外開放,提升期貨市場運行質量,滿足行業主體避險需求,服務油脂油料供給安全。下一步將做好以上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相關準備工作。
市場人士認為,上述品種對外開放后,有助于在國際貿易中逐步形成以國內期貨價格為重要定價參考的貿易模式,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服務油料油脂產品國際供應鏈穩定。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