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銅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持續走高。生意社數據顯示,1月31日銅(市場)參考價報69710元/噸,1月1日以來累計上漲5.39%。
消息面上,全球最大銅生產國智利近日預計銅產量在本十年(2021年至2030年)的增長速度將低于此前預期。
東高科技高級投資顧問畢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銅價上漲的原因在于宏觀預期的改善。而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銅價上調直接導致礦山經濟效益明顯好轉,礦山開發積極性提高,溢價能力高的頭部企業會持續受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帶動銅價走高
期貨市場方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收盤,滬銅主力合約報69240元/噸,1月1日以來累計上漲4.5%。
康楷數據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楊敬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1月份銅期現貨價格聯袂上行,主要由于國內經濟和消費復蘇預期增強、電解銅社庫庫存累庫幅度較低等多個因素共同推動所致。
楊敬昊介紹,2023年開年以來,美聯儲加息步伐明顯放緩,雖然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仍未消除,但加息周期瀕臨結束,在短期內對市場產生了“利空出盡”的預期影響,這是宏觀貨幣政策的邏輯基礎。
“國內方面,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后,極大鼓舞了中外市場投資者對于中國經濟,特別是需求側復蘇的預期,尤其是消費驅動的復蘇預期,使得基本金屬中的銅、能化品種中的PTA等為代表的工業品價格在1月份均有亮眼表現。”楊敬昊表示,國際市場方面,交易所庫存在1月份上旬呈現了一定程度的去庫跡象,LME和COMEX交易所庫存在春節期間也延續了這一趨勢。反觀國內,雖然同期電解銅社庫庫存呈現出累庫跡象,但累庫幅度卻處在歷史同期低位,即使剔除季節性影響,依然會對銅價特別是現貨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預期。
未來銅價會否延續上漲趨勢?楊敬昊認為,中國經濟2023年較之2022年的復蘇是確定的,但復蘇的速度和程度無法確定,未來銅價持續走高的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當下中美經濟周期有一定的相位差(即中美經濟的底部并不同期出現),海外經濟衰退風險沒有解除,海外需求回落對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抑制作用,如果外需不足與內需復蘇速率不及預期產生疊加效應,也會對銅價形成拖累。此外,由于我國1月份-2月份經濟數據會按照統計制度合并公布,那么宏觀數據對于需求復蘇的驗證最快要在3月份上旬呈現,預計在此期間銅價波動率或會有所增加。”楊敬昊表示。
A股市場銅板塊估值或迎來修復
截至1月31日記者截稿,A股市場有色金屬銅板塊已有6家公司發布了2022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2家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家預減。
紫金礦業1月30日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約200億元,同比增長27.61%,報告期內公司礦產銅85.9萬噸(含卡莫阿銅業權益產量13.2萬噸),同比增長47.09%,銷售價格出現同比下滑。
有業績預減的上市公司在預告中表示,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報告期內下游市場需求疲軟,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加工費有所下降。
截至1月31日收盤,A股市場銅板塊指數報488點,當日漲幅0.49%,1月1日以來已累計上漲10.27%。
西南證券研報表示,長期中銅、鋁供給增速低,消費持續受益于新能源板塊,板塊景氣度有望回升。
畢然表示,受到前期新冠疫情影響,銅市場總需求出現下滑,疊加部分地區停工停產,近幾年銅板塊整體估值表現并不樂觀。預計隨著2023年經濟復蘇,銅板塊會有估值修復過程。短期無論國內還是海外,銅現貨供需階段偏緊,且庫存依然處于歷史同期低位,低庫存為反彈創造了一定彈性。此外,市場對未來經濟展望偏樂觀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銅期現貨價格的反彈,相關頭部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