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3日,“歐佩克+”第48次部長級會議宣布,自5月開始將原油日產量大幅減產115.7萬桶/天至2023年年底,俄羅斯也宣布此前截至6月的50萬桶/天的主動減產計劃延長至年底,由此合計減產規模達165.7萬桶/天。這一舉動有望提振原油市場價格,但減產將對原油海運貿易量形成負面影響,對正在逐步恢復的原油海運貿易量形成新一輪的沖擊。
1. 減產影響海運發貨量,VLCC需求短期恐受挫
通常而言,減產事件將快速傳導至相關國家及地區的原油海運發貨量。而因為中東、西非地區發運以VLCC為主,所以減產主要影響VLCC的運力需求,會對即期運價形成壓力。以2020年4月的減產為例,當時新冠疫情等因素沖擊全球石油需求,OPEC+宣布達成大規模的減產協議,直至2021年8月起開始逐步增產。OPEC成員國原油海運發貨量于當年5月和6月環比大幅下滑22%和14%,VLCC運價也隨之快速下滑。而2022年10月開始的新一輪減產,則因當時的實際產量大幅低于產量配額,對實際出口規模影響有限,同時美國宣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利好油運市場,運價未受明顯影響。
而本輪的減產事件帶來的低發貨量預計將再次影響VLCC的需求,從而對即期市場運價構成壓力。這一情緒在FFA市場中已有所反應,4月3日TD3C航線(中東-中國)近月合約價格較前一周五下滑15%。
2. 非OPEC出口增量有限,運距拉長效應有望部分對沖減產利空
非OPEC出口量增加有望一定程度上對沖中東地區需求的減少,但實際規模仍需觀察。美國方面宣布計劃在二季度再釋放2600萬桶戰略原油儲備(SPR),有望對美國原油出口形成支撐。但當前SPR僅有3.71億桶,為1984年6月以來的最低位,二季度完成2600萬桶戰略儲備銷售后進一步釋放戰略儲備的空間有限,屆時美國市場的供應將逐步轉緊,出口增量難以填補減產計劃規模。
需求方面,我國國內終端需求不斷好轉,若我國對中東的部分進口需求轉移至美國,則運距將明顯拉長,在運力需求端將對沖中東地區需求的減少。但現階段我國國內煉廠步入春季檢修季,在原油采購意愿上仍以主動消化庫存,尚未開始在海外市場大規模采購原油。因而貨量轉移可能帶來的運力需求的增長,仍需待檢修季后再觀察具體兌現的時間點。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