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是“中國藥材之鄉”,擁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藥材主產區和最主要的中藥材集散地,聞名全國的“浙八味”中有五味產自磐安。近年來,伴隨高質量發展進程,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不斷深入,磐安縣以“中醫藥”為抓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探索“配制”富民強縣的“磐安良方”。
在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新華網聯合磐安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千年藥鄉 藥香千年”系列策劃,帶您一起走進“中國藥材之鄉”,觸摸它的脈搏,見證它的嬗變。
磐安是“中國藥材之鄉”,是浙產道地藥材最重要的主產區和集散地,中藥材是磐安的最大優勢,中藥材產業是磐安縣生態富縣的重要依托。經過多年耕耘,磐安中藥材在數字賦能、質量興藥上碰撞出“草根+科技”的火花,助力中醫藥從一株“小草”成長為一大富民支柱產業。
磐安是“磐五味”道地藥材主產區,中藥材產業是最有發展前景和希望、最具創新基礎和基因的產業。數據最能說明這一點:經濟總量占全省0.17%的磐安,中藥產業產值在全省、全市占比達9.5%和59.4%;全縣中藥材產值6億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的40.11%;全縣種植戶4.8萬戶,從業人員6.1萬人,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和悠久深厚的歷史基礎,“中國藥材之鄉”聲名遠播。
在中藥作用不斷凸顯的今天,磐安有責任更有能力扛起振興中藥產業的大旗。2018年,磐安中藥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成使用。四年多來,磐安以綜合體建設為契機,在“科技興藥”上成果頗豐:累計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項目67項,爭取財政經費1812萬元,企業投資超5000萬元;開展道地藥材標志性成分及性狀特征研究,參與制定浙產道地藥材團體標準14項,建立包含158項標準的中藥材生產技術體系,開發中藥健康類新產品110余種……
在去年召開的全縣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大會上,磐安明確將“打造全國中藥產業生產研發新高地”寫入《磐安縣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五年行動方案》中。不久后,“科創中國”賦能地方行的首站落地磐安,主題是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從更高層面上對磐安中醫藥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進行剖析和指導。
在同年舉行的中醫藥創業創新大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人才又貢獻了數十個中醫藥相關項目,涵蓋現代微生物技術、中藥質量檢測、康養服務等多個領域,為磐安中醫藥科研、推廣、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經驗。
在浙江大晟藥業有限公司的工廠化培育基地里,一排排白色架子上擺放著培養盒,一株株冬蟲夏草已經破土,即將進入采收期。“通過科技手段模擬冬蟲夏草在高原的生長環境實現工廠化培育,這樣的成功案例,全國只有兩個。”博士后曹劍說,“一年蟲,一年草,蟲、草滾動培育,目標是明年開始批量化培育。”
大晟藥業的工廠化培育蟲草,是科技加持中藥材產業的生動例證。現在,磐安有中藥生產企業249家,通過藥品GMP認證的飲片企業7家,承擔省級以上中醫藥科技項目23項,為全省最多,初步形成了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成藥、康養產品俱全的中藥制造產業體系。
遠山如黛,云霧似幻,秋雨浸潤下的新渥,藥香陣陣。每年的10月前后,是新渥街道藥農的農忙時節,藥農們都在忙著播種浙貝母。“現在規模化種植貝母,高科技幫了大忙。”藥農陳紅手指田壟邊的一盞盞像小路燈的設備,“紫外線誘蟲燈省去了驅蟲的麻煩,種出來的中藥材更生態。”
陳紅指的高科技,遠不止誘蟲燈這一項。她掏出手機展示了一筆最近成交的訂單,“還沒種下去呢,明年的貨就有人訂走了。”數字化應用“浙藥通”顯示,一家中藥企業在“云端”預定收購了1000公斤浙貝母。陳紅滑動手機頁面,種植基地照片、溫濕度參數、產品檢測結果等數據一目了然。
這是磐安自主探索研發的中藥產業大腦。在數字化改革的時代浪潮下,圍繞生態種植、規范加工、數字流通、全程追溯四個重點領域打造的這套數字化應用,入選2021年度省級數字經濟系統第一批優秀地方特色應用、金華市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
如今,磐安的中藥材種在地里、長在“云”上。今年上半年,磐安在去年數字化改革成果基礎上,經迭代升級和增量開發,上線了中藥產業大腦。全縣7.26萬畝中藥材種植地塊、4.8萬余戶種植戶信息,以及主要中藥生產企業的數據已全部上“云”。
傳統的中藥材種植已從一株“小草”漸變成為百億級強縣富民產業。磐安作為山區26縣之一,立足縣情,堅持中藥材“一縣一業”,以產業提質增效為核心,堅持數字賦能、質量興藥,以數字化改革引領中藥材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和應用,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區實踐樣板,走出一條“生態富縣、生態富民”之路。(楊螢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