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汽車圈似乎都以寧德時代這些龍頭企業的電池技術為風向標,但時過境遷,誰能想到,長城汽車已經實力搶占了電池行業的技術領先地位,全面突破電池技術壁壘,為自身以及更多新能源車企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就在近日,官方發布的幾張電池榜單引發業內關注,其中在2022年自主汽車品牌動力電池排行榜、電池熱失控安全技術排行榜、和自主品牌電池續航能力排行榜上,長城汽車都被評為第一名,諸如寧德時代等電池“大佬”也不得不尾隨其后。
可以看出,在一個不確定的新能源時代中,唯有不斷變化不斷創新,才能實現超越。而這幾張榜單同時也在昭示著另一個真理,那就是打敗你的永遠不會是你的同行,長城汽車就是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打了“寧王們”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技術背后都是真金白銀的大額研發投入,作為長城汽車生態鏈上的兄弟公司之一,蜂巢能源這些年技術頻出,都是以此為依托。據蜂巢能源申請科創板IPO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蜂巢能源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0.71%,累計研發投入金額近15億元,遠超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中對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金額及占營收比例的要求。
因此,體現在技術層面之后,可以說是年年登高,在最近的蜂巢能源第三屆電池日上,其發布的“龍鱗甲”電池堪稱電動車王炸,最長續航輕松超過1000公里,集成效率媲美特斯拉4680,而且安全性能可謂是行業之光,電芯底部防爆閥設計,電氣連接區域和熱失控泄壓區域獨立,比寧德時代麒麟電池極柱和電芯防爆閥泄壓朝下的設計更安全,并且支持4C快充,15分鐘內滿電,雙面水冷設計,換熱能力比寧德時代麒麟電池高出30%。成為繼無鈷電池、短刀電池等等技術之后的又一枚“深水炸彈”。
值得注意的是,蜂巢能源日漸“羽翼豐滿”背后,正是得益于長城汽車森林生態的強力加持,早在2012年,長城汽車就洞察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核心變量是圍繞三電系統和智能化的全新生態供應鏈,于是在內部開始打造森林生態,前瞻性得成立了動力電池事業部,也就是蜂巢能源的前身。
經過十年蟄伏,蜂巢能源電池技術已經比肩一線企業,而長城汽車無疑也將在下一輪新能源市場競爭中更加如魚得水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