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月14日,記者從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推動全市社會餐飲單位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提升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質量水平,該局在番禺區萬民城廣場組織開展“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經驗交流活動。據悉,廣州在2022年已完成12條街區(商圈)的“互聯網+明廚亮灶”試點,推進社會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500多家。
建設社會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是廣東省、廣州市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要點之一,是廣州市2022年十件民生實事的項目內容和目標。去年以來,廣州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突出社會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用心用功辦好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廣州市在3915家學校食堂和為學校供餐的40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100%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建設的基礎上,2022年完成12條街區(商圈)的“互聯網+明廚亮灶”試點,推進社會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500多家。
“‘互聯網+明廚亮灶’是實現行業自律的高效手段和載體。”活動現場,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少斌表示,以網絡訂餐為主的餐飲服務單位,通過“互聯網”主動公示后廚,不僅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更能督促餐飲服務單位自覺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在經驗交流環節,阿里本地生活有限公司公共事務華南副總監李彩萍介紹,公司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部門抓好平臺餐飲商戶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創新提出“數字食安新服務”理念,升級和整合放心商家、安心食材、明廚亮灶、密封配送、準時送達、食安保險、無憂售后等多項標準,形成“小藍心”服務標準體系,標準涵蓋市場準入、原材料采買、餐品制作、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交易鏈條全過程。
據悉,在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餓了么”在廣州已正式啟動“小藍心”項目,包括西貝、海底撈、麥當勞、肯德基等20多個品牌超1000家門店,已入圍餓了么“小藍心”商戶。
活動現場,與會嘉賓還給萬民城廣場“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單位發放牌匾。據介紹,去年以來,廣州市番禺區市場監管局積極謀劃、主動作為,聯手商業廣場、網絡運營商、外賣平臺等各方企業,探索餐飲服務單位“互聯網+智慧監管”新模式,以萬民城(番禺店)為試點,作為“互聯網+明廚亮灶”示范廣場進行建設。目前,商場內在營的25家餐飲服務單位全部安裝“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已基本達到建設要求,讓“后廚”成為可視、可感、可知的“陽光廚房”“透明廚房”。
接下來,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將以提高監管效能為核心,進一步推動“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與社會共治深度融合;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動、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為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社會餐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持續優化餐飲環節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穗市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