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20日,廣東省交通集團召開年度工作會議。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從會上獲悉,獅子洋通道五項科技項目已通過評審,成功立項。據了解,獅子洋通道是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雙層懸索橋。
此前,廣東省交通集團在廣州組織召開了獅子洋通道科技項目課題立項評審會。會議特邀西南交通大學、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中交公路長大橋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內知名專家,對獅子洋通道科技項目一至五課題進行評審。
獅子洋通道項目起于廣州市南沙大崗鎮,終于東莞市虎門鎮。全長約35公里,橋梁比例100%,其中過江段采用雙層橋梁方案,雙層橋長約15.35公里,主橋采用主跨2180米雙層鋼桁懸索橋的方案“一跨過江”。全線采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此次獅子洋通道科技項目進行評審的五項課題分別是:超2000米級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技術標準、結構體系與關鍵結構研究,超2000 米級雙層鋼桁梁懸索橋施工技術及裝備研究,超2000米級雙層鋼桁梁懸索橋耐久性保障與管養技術研究,獅子洋通道大跨鋼桁與曲線鋼桁設計、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大跨中央索面混凝土斜拉橋拼寬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專家評審認為,這五項課題立足解決灣區雙層立體復合跨海大通道的設計、建造、運維等世界級技術難題,開展系列研究,對促進獅子洋通道高質量建設,推動橋梁行業技術進步,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科技支撐作用,研究工作非常必要且價值重大。會議同意五項課題通過立項評審,相關基礎性工作可作為下階段研究的依據。
一直以來,廣東省交通集團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如深中通道、黃茅??绾Mǖ馈ⅹ{子洋通道建設為引領,認真探索科技創新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不斷追求工程技術高品質、項目建設高質量,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其中,深中通道自2015年底成功立項后,在建設中已創造了5項世界紀錄,研發了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攻克了臺風頻發區超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災變控制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填補了國內全產業鏈空白,實現我國跨海集群工程技術的新跨越。
廣東省交通集團總經理劉曉華表示,集團將瞄準國家重大需求,緊盯行業創新需求,結合科技發展方向,注重研發成果與產業化應用同步推進,力爭形成更多可推廣、可復制、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突破,讓交通延伸美好生活。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妍 通訊員:歐陽征朝、粵交集宣
關鍵詞: 獅子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