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穗月留聲|“藍天”做媒,廣州來了“王小二”

    2023-03-17 10:28:09 來源:大洋網

    人物檔案

    王濤,34歲,四川成都人。2013年孤身前往雅安地震災區救援時認識了廣州藍天救援隊隊員,在其感召下來到廣州,加入藍天救援隊,并因此長留廣州。前些日子隨廣東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馳援土耳其。

    ●“最沮喪的可能是搜索隊在檢測到生命跡象之后,盡管已經在用最快的時間去救援,但是依然趕不上生命逝去的速度,第一個生命點消失了,第二個生命點也消失了。”廣東藍天救援隊馳援土耳其災區“第一梯隊”的隊員王濤,紅著眼睛向記者講述著此次地震救援最難忘的時刻。


    (相關資料圖)

    ●他回憶說,信號中兩個生命點已經消失,但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都沒有離開,此前一直不停清理作業面的他們已經精疲力竭,“還是希望能看到一個結果,給遇難者,也給自己一個交代。”四五個小時之后,當遇難者遺體埋壓物被挖開時,看到其中一處是一個人,另一處是一家四口緊緊擁抱在一起。

    ●“如果出發再早一點,如果能夠早一點到阿德亞曼,如果……”同行年輕的隊友在各種“如果”中自責不已。

    經歷了多次災害救援的王濤知道,在自然災害面前,人力之所能為真的很單薄,“但面對的是生命,怎樣都值得!”

    “衣服上沾的都是遇難者身上滲出的液體,現在干了,要用消毒水浸泡一下再洗。”身處土耳其的王濤拍了張照片發給記者,隨后發來的第二張照片中,衣服已經放進一個盛滿了水的盆里,絲絲淡粉色浸透而出。“這是泡出來的血水。”

    王濤是今年年初馳援土耳其的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的一員。地震發生后,中國藍天救援隊第一時間響應,召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兵猛將”前往。王濤作為廣東藍天救援隊隊員,與“小馬”“悟空”一起,開始了近十天的跨國救援。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已經在廣州安家落戶的熱血漢子如今的一切都源于十年前與廣州“藍天”的偶遇。

    王濤(右一)在土耳其災區救援現場。

    汶川——

    “那年我只有19歲”

    又是一場地震。作為救援隊成員,王濤已經參加過尼泊爾地震、云南魯甸地震等多次震區救援。而關于地震最沉痛的記憶,還是2008年發生在汶川的那一場。

    “那時我只有19歲。”34歲的王濤不自覺摸了摸有些后移的發際線。他的家鄉在四川成都的山區,以前很窮。他曾將小時候的經歷講給老婆聽,比如,冬天也只有草鞋穿,夏天只能吃到糖精水做成的冰棍,老婆瞪大眼睛覺得難以置信。

    他考上了警校,畢業后選擇做押鈔員,“屬于銀行職員”。

    汶川地震發生時,正在成都工作的王濤也明顯感受到了,而在農村的家里,房子有了不同程度的開裂。“我當時就想去看一看地震的損失到底怎樣。”

    當他前往震中汶川的時候,已經是2008年的5月下旬,道路還沒有通。“我是從一條小路走過去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空氣中彌漫著的那股死亡的氣息。”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作業工具上纏繞著鮮艷的布條,他想起地震中逝去的生命。這一切在王濤年輕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

    回到成都之后,工作照舊,生活照舊,不同的是他開始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努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雅安——

    “你來,我們很歡迎”

    幾年后,銀行的押鈔工作外包給了安保公司,“我打算再找工作,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有時間參與許多戶外活動,積累了一些經驗。”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王濤第一時間背起背包向著震區出發。“我是一個人去的,剛開始坐大巴,然后坐摩托車,到了距離寶興縣還有二三十公里的時候,連摩托車都沒有了,只能步行。”路斷了,但是路上看到還有特種車輛前往震區,“我就想著能不能搭個車進去,剛好就碰到了一輛前往震區搶修電力的車。”

    剛一上車,王濤就發現還有幾名藍天救援隊隊員也要前往震區。“他們在車里吃東西補充體力。我看著他們吃也覺得有點餓了。”王濤的包里還有一些干糧和水,但是他想省下來留給災區的人。

    “你們能給我一個饅頭嗎?”于是,他得到了一個饅頭。

    “能再給我一包榨菜嗎?”他又得到了一包榨菜。

    一路無話。抵達震區,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開始了緊張忙碌的工作,而王濤作為第一個到達震區的志愿者,卻沒有了方向。“我當時就站在寶興縣的一個籃球場那里,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十分迷茫。”他就跑去找到藍天救援隊,“畢竟有一個饅頭的緣分嘛”。他自我推銷“能吃苦、有體力”,“我就一直在那里‘獻殷勤’,說自己什么都能做,身體素質也很棒。”終于,有個隊員說,小伙子,你去幫我們搭帳篷吧。

    “好!”搭完避難帳篷,他又跑前跑后搬運物資,由于主動、勤快,他很快和大家融為一體。就這樣他跟著藍天救援隊一直在搜尋幸存者。當時就找到一位82歲的老人,地震時摔了一跤,磕斷三根肋骨,最后成功轉運到山下。

    分別時,隊員們發出邀請,“你很能干,如果有興趣、想干更多的事,可以到‘藍天’來。”

    回到成都后王濤下定了決心,“聯系了當時在震區認識的藍天救援隊隊友,說我想來廣州。他說,你來,很歡迎”。就因為這一句,王濤買了一張火車票就來到了廣州。

    廣州——

    我的代號“王小二”

    “來到廣州之后,我身上沒錢,還是隊友帶我去塘下租了房子,幫我交了押金。”王濤說,“他們看到我帶的衣服很少,有個身高體形和我差不多的隊友給了我一些衣服。另一個隊友在中山大學讀博士后,還帶著我在中大玩了兩天。”由于有過一起救災的經歷,幾個隊員聯名舉薦他加入了廣州藍天救援隊。“我是廣州藍天救援隊第三期的隊員。”

    在隊里,大家習慣稱呼彼此的“代號”,有的叫“737”,有的叫“虎行”,還有的叫“三星鍋”“大塊”等。這是對原有身份的一種“忽略”,大家來自各行各業,有著完全不同的學歷,但在“平等友愛”的氣氛中相處融洽。

    王濤的代號是“王小二”,“我第一次和藍天救援隊結緣就是在雅安地震的現場,那時我就像個‘店小二’一樣干著打雜的活兒,所以,我就給自己起了一個叫‘小二’的代號。”叫著叫著,就把姓氏也加了進去,變成了“王小二”。

    在隊友推薦下,王濤來到一家戶外公司工作,很快就被公司派往云南開拓市場,“我又從廣州藍天救援隊轉到了云南藍天救援隊,總想著也要干點事情。”

    兩三年之后,王濤調回了廣州。彼時,正值藍天救援隊進一步擴大隊伍,“我也跟著加入了廣東藍天救援隊。”

    ★★遇見廣州是我的幸運★★

    十年來,參與“藍天”救援行動幾乎貫穿了王濤的生活主線,“國內如云南魯甸地震、香格里拉地震、四川九寨溝地震、河南洪水、湖北沉船,國外如尼泊爾地震、緬甸洪水這些救援活動我都參與了”。伴隨著與“藍天”的緣分,廣州這座城市也成了王濤的家,他在這里成家立業。

    王濤說,他在廣州交到了很多真心的朋友,“無論你是企業老總還是普通小工,在救援現場大家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每一次,大伙兒都是一起掏腰包,掏同樣的錢做同樣的事。隊友們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在現場“能夠把后背交給對方的那種朋友”。

    “我很喜歡廣州,最喜歡它的包容。”五湖四海的人在這里相聚,在這里圓夢。王濤笑著說,剛來廣州時,有一點他很不理解,廣州的朋友幾乎都不會輕易邀請別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會說改天我們去喝茶,去吃飯、去哪里玩。在四川就不是這樣。”后來他發現,如果廣州人邀請你去他家做客,就意味著他已經真正認可你了,會特別用心地對待你。

    王濤感謝命運讓他遇到了廣州藍天救援隊,“人生的軌跡很難說,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可能稍稍扇動翅膀,就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他來說,能夠遇到“藍天”、遇到廣州是一種幸運。

    欄目主持:王曉云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除署名外)

    關鍵詞: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