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道是主干道,去很多地方都會經過,最多一天能來十幾次。”網約車司機楊師傅對這條廣州南北向大通道的通行情況了如指掌:“廣州大道北感覺多了很多人行天橋、取消了部分信號燈,車速提起來了。”
正如楊師傅所感,如今,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已逐漸進入收尾階段,廣州大道北梅花園段紅旗市場人行天橋已于3月10日投入使用,下一步將對天橋下的路口進行微改造,至此廣州大道北14座人行天橋完工并投入使用。據測算,在這一項目整體完成后,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將由原來的18公里/小時提高至28公里/小時。“‘過街難’和‘行車緩’的問題將有效得到解決。”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負責人張龍圖告訴記者。
【資料圖】
廣州大道北梅花園段紅旗市場人行天橋已于近日投入使用。
廣州大道北架起多座天橋人車分流暢行無阻
近日,記者來到白云區醫院公交站附近,只見一座天橋橫跨廣州大道北,天橋線條簡潔,上下樓梯寬闊,東西兩邊都安裝有無障礙電梯設施。天橋連起道路的兩頭,這正是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的一部分。“建了天橋,過街安全系數大大提高。”在天橋西側,記者遇到了市民李先生。李先生表示,他住在廣州大道北的東側,而買菜則要到馬路對面。“基本每天都要過一趟街。”
以前,天橋附近的位置設有路口和信號燈,可以通過地面過街。李先生表示,有時即使是紅燈也有行人強行過馬路。不僅行人安全受威脅,車輛遇到紅綠燈也是走走停停,道路堵塞情況很嚴重。在人行天橋建好、路口微改造取消紅綠燈后,這一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行人、非機動車可以走人行天橋,車輛也可以暢通無阻,人車分流,兩全其美。在圣地廣場附近天橋,也有街坊告訴記者,原先的地面過街通道在超市附近,現在增設過街天橋,雖然去超市的路遠了,但過馬路的心安了。
路口將實施微改造解決“剛起步又停車”煩惱
在梅花園地鐵站D出入口附近,新建的紅旗市場人行天橋已于3月10日投入使用,行人可以通過天橋過街。在記者觀察期間,少數人通過天橋過街,大多數人還是通過路口過街。“走斑馬線走習慣了,等路口封閉后,再走人行天橋。”住在附近的曾女士告訴記者。
該過街通道位于梅花園地鐵站附近,而地鐵站兩個出入口均在道路一側,市場、學校、住宅分布于道路兩側,人流量大。“我們住在這邊,地鐵口在馬路對面,每天都要過街。”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記者看到,非機動車和行人在一起過街,比較擁擠。有時過街的行人和非機動車數量大,在信號燈轉紅時,仍有部分非機動車強行通過。得知路口即將微改造、取消信號燈,陳先生說,“附近約200米還有一處信號燈,兩個燈離得太近,那邊剛起步,這邊又要停車等燈。”
“我們將對橋下的路口進行微改造,月底前完工。取消紅綠燈并封閉路口,車輛可以直接通行,不用再在此處等紅綠燈。”張龍圖表示。
無障礙電梯將在6月底全面投入使用
記者走訪過程中,一些市民表示,在安全有保障的同時,希望更便利。住在廣州大道北附近的陳伯告訴記者,廣州大道北多了很多天橋,安全性提高的同時,希望附屬設施也盡快跟進落實。“行人過街方便了不少,但老年人和帶小孩的家長以及殘障人士,在沒有無障礙電梯的情況下,走人行天橋過街不太方便。”陳伯說,希望圣地廣場天橋的無障礙電梯盡快開通。
張龍圖表示,14座人行天橋中9座配套有無障礙電梯,目前6座已完成安裝,接下來將實施剩余8處路口微改造及3座天橋的無障礙電梯施工驗收和管養移交,計劃6月底完成并全面投入使用。
快捷化改造是系統工程將重設信號燈時間
位于廣州大道北段的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包含15座人行天橋建設和22個路口改造。這一項目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實施,歷時近4年即將收尾。截至目前,14座人行天橋主體已完工,已完成路口微改造14處,取消紅綠燈10處。
待2023年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整體完成后,將大大減少信號控制路口,有效解決“過街難”和“行車緩”問題,據交通調查預測,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將由原來的18公里/小時提高至28公里/小時、全程減少通行時間約16分鐘(廣州大道天河立交至沙太貨運場路口)。
張龍圖表示:“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人行過街設施項目是一個系統改造過程,在項目剩余8個路口微改造完成后,將聯合交警部門對沿途信號燈進行重新優化設置,加長直行綠燈時間。屆時,大家對廣州大道北提速的感覺會更明顯。”
不僅廣州大道北在“減負”提速,廣州大道南段也在“擴容”增能。經歷3年多拓寬改造的洛溪大橋于2021年12月6日實現新舊橋雙向10車道全線開通,有效緩解擁堵現狀,實實在在地提升人們的幸福感。近日,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對洛溪大橋拓寬工程項目兩側居民樓進行走訪。“我們正進行項目兩側民居隔聲窗安裝準備工作。預計將為工程沿線11個敏感點區域安裝隔聲窗。”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交通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