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少市民專門來打卡留念。
3月21日,廣州酒家文昌店暫別街坊,正式開啟全面升級改造。伴隨數代老廣的文昌店,是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的起點,也是廣州餐飲的標桿。記者獲悉,文昌店未來將升級改造成為集全場景體驗、多空間聯動、跨界文創于一體的嶺南文化標桿——粵菜文化博物館,以嶺南文化整體性輸出提升“食在廣州”影響力。
六姑在廣州酒家喝了70多年的早茶。
(相關資料圖)
老茶客六姑:“我幫襯了廣州酒家70多年,每年生日或節日都過來這邊吃飯的。”
街坊海叔:“我對廣州酒家情有獨鐘,吃來吃去還是喜歡吃廣州酒家的美食。”
阿麗:“從小,我們家就經常來廣州酒家吃飯。這里有太多我的童年記憶,我記得小時候玩耍時,還不小心把鞋子掉落池子里。”
廣州酒家聯合廣州日報特別推出紀念特刊
3月20日21時26分,荔灣區文昌南路2號,廣州酒家文昌店的對面街上,不少街坊駐足,舉起手機,將那一刻的文昌店定格。在接下來的18個月里,廣州酒家文昌店將暫別市民,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過去一周,許多市民專程前往嘆茶打卡留念;老茶客們更是珍惜那一周的文昌店嘆茶時光。
老茶客六姑第一次在文昌店飲早茶是1949年,那時她還未婚。家住附近的她,直接把文昌店當作飯堂。1950年,六姑結婚,擺酒選在文昌店;婚后,六姑生了7個孩子,一家大小更是時常在此飲茶、食飯。往后數十年,無論是孩子結婚或是孫子擺滿月酒,文昌店都是她的選擇。六姑自己每年過生日,更是固定在此宴請親友。
餐飲老字號廣州酒家創店于1935年,至今88載春秋,跨越大半個世紀。文昌店見證廣州酒家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更承載了幾代老廣的美好回憶。為紀念文昌店的精彩故事,廣州酒家聯合本報特別推出《文昌報》紀念特刊,記錄文昌店的歷史、發展、變革以及趣聞。上周清晨,文昌店里食客人手一份,一邊嘆茶,一邊讀報。有茶客更稱要將其好好收藏。值得留意的是,《文昌報》上留下一個“小寶藏”,為新店開業設下8折優惠,待新店歸來時,食客憑報即可享優惠。
有關負責人稱,此次煥新升級將秉承修舊如舊、新舊融合的原則,園林酒家的經典元素都將完好保留。“不僅僅是設施裝修上的升級,我們還將以‘文化食旅’為主題,把文昌店升級改造成為集全場景體驗、多空間聯動、跨界文創于一體的嶺南文化標桿——粵菜文化博物館,深度融合粵菜文化和粵菜餐飲體驗,打造‘博物館+’文商旅融合新場景,展示文化自信。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給大家帶來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多維呈現嶺南文化的活態傳承與發展。”據估計,本次升級改造將耗時18個月。
粵菜品牌探索老字號新活力路徑
粵菜擁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食在廣州”早在清末民初已享譽四海,改革開放時期更是獨領風騷。經過多年市場經濟洗禮,如今粵菜更是迎來了蓬勃發展。近年來,粵菜品牌在老字號新活力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素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美譽的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是“食在廣州”的主要傳揚者和粵式飲食文化的推動者之一,是“粵菜烹飪技藝”“廣府飲茶習俗”“廣式月餅制作技藝”“廣式臘味制作技藝”等多項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88年以來,粵菜文化與粵菜烹飪技藝一脈相承,至今培育了七代粵菜烹飪技藝傳承人。
近年,廣州酒家多次組織承辦省級、國家級粵菜文化展和廣式月餅文化展,積淀了豐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和史料實物資源,以實際行動守護并延續嶺南飲食歷史文脈。近年來,有80多年歷史的大同酒家重新起航就大膽邁出老城區,以嶄新面貌落子天河繁華地段與番禺;中華傳統老字號泮溪酒家是廣州最具代表的園林酒家之一,也在近兩年完成微改造;而嶺南商旅集團旗下中國大酒店攜手廣州博物館共同打造的“消失的名菜”,更是讓失傳的粵菜實現從文物記載到回歸餐桌,昔日廣府名席再現……這一切,都是廣州在傳承城市文化、推動文旅融合、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道路上的一次次創新嘗試。
廣州食評家勞毅波認為,餐飲老字號要激活“不老”基因,要從出品、經營、服務上尋求突破。在經營層面,要進行制度改進,引入經驗豐富的專業管理團隊,為老字號注入具有活力的資源,“包括在菜式設計、營銷方式上積極提高創新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儲備來提高自身競爭力。”讓餐飲老字號能更好迎合新的市場消費需求,也有利于傳統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繁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