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周末,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跆拳道項目男子組別的比賽在靜安區體育館落下帷幕。本次比賽共吸引了全市各區659名青少年運動員參加,對比上屆市運會,參賽人數接近翻了一番。本次賽事的裁判長李海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化辦訓發揮的重大作用,促使跆拳道的群眾基礎一步步提升。
本屆市運會跆拳道項目男子組的比賽在靜安體育館進行,女子組則放在了青浦體育館。比賽共設置金牌22塊,比賽設ABC三個組別共44個競技級別。上屆市運會結束后,從2020年開始根據全國體育總局發布的最新《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競委會在每年的錦標賽男女各組別的級別進行了微調,并增加了四個級別,與全國標準一致。為推動上海競技跆拳道的發展,本屆市運會的C組由上屆的品勢改為競技,考慮金牌總數和普及推廣的意義,本屆市運會的C組被設為團體賽。
“上屆市運會我們由300多名運動員參賽,到今年人數翻了接近一番,這也表現出近年來上海跆拳道運動發展的火熱。”本次賽事的裁判長李海軍介紹,目前在上海市青少年訓練管理中心注冊的跆拳道運動員已經超過了2000名,這些都屬于比較精英的運動員。而上海市跆拳道協會的會員單位就有接近150家道館,再加上有些還未在協會注冊的道館,全上海參與跆拳道訓練的青少年基本在20萬人左右。
龐大的基數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基石。作為市場化運行成熟的項目,目前許多區少體校開始選擇與社會力量進行合作辦訓,在之前推出的上海市首批和第二批上海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社會培養基地中,也有數家基地是跆拳道項目。
李海軍表示,總體上來看,上海的跆拳道競技水平在全國來說不是很突出,“這是因為上海的很多孩子,在訓練之余還是把重心放在了學習上。但現在很多道館都在不斷地走進學校,開始深入體教融合之路,呈現非常良好的發展趨勢。靜安的發展勢頭最好,楊浦的進步也很明顯。”
作為四年一屆的上海市青少年最高級別競賽,這次市運會跆拳道項目還特地邀請了多名中國跆拳道協會的“外援”裁判,著力聚焦公平公正公開,讓教練員和運動員能放心地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