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周五下午5點,放學后的復興高級中學里一片寧靜,而一走進體育館三樓的排球訓練館,熱鬧的氣息撲面而來。復興高級中學女排隊教練湯志榮吹著哨子,奔走在隊員間,帶隊訓練備戰。從1993年至今,這位前江蘇青年女排隊員已經陪伴復興女排隊走過30年。她與男排隊教練、前上海沙灘排球隊員楊波一起成為復興排球隊如今的領路人,帶領復興高中在上海校園排壇建立起絕對優勢。
復興高級中學建校77年,該校排球隊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近年來囊括上海市中小學生排球杯賽、上海市青少年排球錦標賽、上海市中小學生排球聯賽(高中組)等各類市級大賽冠軍。榮耀的背后不僅是球隊七十載的堅守和傳承,更流淌著每代復興排球人的汗水。據楊波介紹,上學期間,復興高級中學男、女排隊所有隊員每天放學后都會到排球訓練館進行約三小時訓練,即使是面臨高考的高三運動員也堅持這樣的訓練強度,直至上半年比賽結束。每當寒暑假來臨,排球隊的訓練強度更大——今年農歷正月初五,復興排球隊便開始集合恢復訓練,除去午休時間,隊員每天有六個多小時泡在訓練館里揮灑汗水。
在上海市第十七屆運動會中,復興高級中學男、女排球隊在決賽中不敵由上海青年隊組成的黃浦區隊,均獲得A組亞軍。在湯志榮與楊波看來,面對超乎外界想象的備戰難度,復興排球隊已傾盡所能。由于疫情,所有排球隊隊員有三個月時間無法集中訓練,兩位教練主動求變,開啟“云訓練”模式。他倆通過線上指導,督促全體隊員一周開展兩次排球體能訓練、兩次技能知識訓練、兩次賽事欣賞。針對器材緊缺等困境,兩位教練指導學生們使用家中水桶、毛巾等器物進行負重練習,使用毛巾、報紙與泡沫等自制排球。
在培養排球人才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排球的育人能量,與復興高中“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的辦學理念相得益彰。楊波認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不僅需擁有健康體魄與文化底蘊,還應注重道德修養。通過平日的排球教學,楊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進取精神與抗挫能力,將德育向體育滲透,“體育在整個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發揮體育本身的作用,同時利用體育規律影響智育、美育、德育。”
復興排球隊在賽場上披荊斬棘、屢獲榮耀,為學校排球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上海市排球傳統學校,復興高中每年承辦各類市級排球賽事——上海校園排球聯盟聯賽、上海市青少年排球冠軍賽、上海市中小學生排球杯賽、上海市大學生排球杯賽,這些入戶校園的比賽讓所有學生不斷接受排球文化的熏陶,這正是復興高中開展“讓人人學會打排球”計劃的充分條件。
楊波表示,“每個復興的孩子都需學會打排球。”豐富的排球賽事讓學生沉浸在排球文化中,排球技能的普及則成為這一目標的基礎。高一入校后,每位復興高中的學生都將接受排球“掃盲”——開學前四周的專項體育課統一為排球,此后才能選擇其他專項體育課。作為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首批試點學校,復興高中探索提出排球分層教學的模式,排球專項課學生從高二起開始接受分層教學,根據自身水平分為基礎班與提高班。
作為上海市學校體育“一條龍”排球項目龍頭學校,復興高中也致力于扮演“輻射引領、共享共建”的引領者角色,與對應的四所初中、四所小學保持著緊密聯系。楊波認為,隊伍建設、賽事搭建、場地保障,均是體教融合的重要環節。因此復興高級中學每年聯合“龍身”“龍尾”學校組織排球賽事,開展聯合教研活動,每周五下午與對口學校共享教練團隊與訓練場地早已成為常態。
作為復興高級中學排球“一條龍”對應初中,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也通過校園普及,讓更多學生接觸排球、練習排球,并最終熱愛排球。新復興初級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張磊表示,每位進校的孩子都要接受排球普及教育,并從他們中挑選有潛力的學生進入排球隊。“從面到點”不僅讓優秀排球苗子脫穎而出,也讓排球文化扎根校園。此外,學校在一年一度的大型體育活動中插入排球基本知識和規則的講解,學生們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排球運動的基本特點;由社團自行創辦校內排球聯賽,開展排球文化節,新復興初中的學生們能經常體驗熱情的比賽氛圍。
雖然絕大多數學生不會走上專業排球之路,但在校園內濃厚的排球文化浸潤多年,讓不少學生真正愛上排球這項運動。新復興初級中學男排隊教練吳祿晏驕傲地表示,“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政法學院等大學排球社的社長都是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的,松江大學城各大學的排球場上不缺我們學生的身影。”不問結果,只問耕耘,也許這正是校園體育的最大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