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園媛
白菜之名,平淡無奇,似乎看不出驚人之處。但典籍中記載,白菜古稱“菘”,其名可謂雅致,其節不失高雅。據《本草綱目》記載,根據宋代陸佃所著《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其色青白也?!?/p>
(相關資料圖)
野蔬草蟲圖(中國畫)?許迪
小小的白菜,雖然沒有傳統國畫中梅蘭竹菊“四君子”的高規格“待遇”,但仍受到很多畫家的青睞,在傳統畫史上留下了別具一格的風姿?,F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野蔬草蟲》圖,傳為宋代許迪所繪,體現了畫家精妙的摹寫能力。畫面左下方為一棵莖葉舒展的白菜,上面飛舞著蝴蝶和蜻蜓,一只蝗蟲正在悄悄靠近蔬菜,而菜葉邊緣已經顯現出被蟲子嚙咬的痕跡。無論是葉面上青白兩色分明漸變的紋路、葉子邊緣的蟲洞,還是昆蟲的翅膀、須腳,都刻畫得精微寫實。
蔬菜圖(中國畫)?沈周
在細細描繪一棵尋常蔬菜的過程中,畫家似乎把對于自然與生活的熱愛都傾注其中。畫蔬菜的生氣,更是畫茁壯昂然的生命之力。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有一幅約為元末明初時期所畫形似白菜的蔬菜圖,根莖雪白,莖挺拔,葉茂盛,雖只有黑白灰色,但呈現出綠意盎然、郁郁蔥蔥的氣象。這幅畫仿佛從菜園中一只螞蟻或草蟲的視角出發,令一株白菜呈現出參天大樹般的妖嬈身姿。明代沈周所畫的《蔬菜圖》亦有如此神韻。本幅屬小景式構圖,以淡墨勾染菜梗,花、葉和筋脈則濃淡墨相參,中間一枝菜莖挺拔而出,上面結滿豐盈的菜籽。全幅簡潔質樸,右上題詩一首:“南園昨夜雨,肥勝大官羊。黨氏銷金帳,何曾得一嘗。”在畫家眼中,雨后的白菜味道勝過“大官羊”,把握權勢的黨氏之人在金帳中怎么可能嘗過這種美味?體現了作者豁然曠達的胸襟。
三蔬圖(中國畫)?錢選
沈周非常喜愛白菜,留有多幅白菜圖。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幅《辛夷墨菜圖》卷,第一段繪辛夷花,第二段繪白菜一棵,畫中運用干筆的飛白、水墨的渲染和重筆濃墨的點寫,將普普通通的白菜表現得栩栩如生。在畫家眼中,一株長于田畦土壤的白菜,擁有著與絢爛枝頭的花朵一樣盛放的生機、燦然的生命。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明代陶成繪《菊花白菜圖》,亦是將白菜與時令之菊花并列成卷。右段繪秋末時節菊花盛放,左段繪高崗上的雜草中一株白菜迎風展葉,恣意生長。畫中草葉如針、勢如荊棘,而濃淡墨點染、皴擦之間繪就的白菜,擁有了與秋菊一樣傲然斗霜的姿態和品質。
無論是飲食傳統,還是精神寄托,白菜在畫家的蔬果圖中始終占有著一席之地。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有一幅清代顧洛所畫《蔬果圖》,品種多樣,色彩繽紛,有竹筍、玉米、蓮藕、荸薺等等,畫頁中間位置畫一幅白菜,翠綠鮮嫩,惹人喜愛。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吳昌碩的作品《花卉蔬果卷》,畫有春夏秋冬四季景物,與春花、夏荷、秋菊等并列的,是冬季豐腴的大白菜、紅艷艷的蘿卜。畫家把白菜畫得肥大飽滿,連根須都用重墨繪出,仿佛還帶著泥土,生活味十足。白菜蘿卜圖之下,吳昌碩又乘興題詩一首:“花豬肉瘦每登盤,自嘆酸寒不耐食??上張@殘雪里,一畦肥菜野風干?!倍潭處拙?,可見畫家風骨。
蔬果圖·局部(中國畫)?顧洛
于平凡處見不平凡,在蕭瑟的日子里尋一份清淡可人的甘甜,這也許就是白菜的魅力。尋常煙火氣、餐邊蔬菜香,水墨氤氳之間,讓內心安靜下來。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11日?10版)
[ 責編:王蕾]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