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小盆景”扮靚新鄉村
講述人:江蘇沭陽縣“沭派盆景”匠人?方?武
(資料圖)
沭陽是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也是全國花木盆景主產區之一,有著數百年的花木種植史。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沭陽人,我心底一直有個“工匠夢”:不僅要讓更多人學習盆景技術創業致富,也要讓“沭派盆景”藝術傳承發展。
我小學三年級就跟著爺爺學習栽培盆景。初中畢業后,我進入沭陽中專學習藝術創作,十分癡迷于《芥子園畫譜》。這本畫譜讓我掌握了中國畫技法,增強了對松柏、山石形態與意境的理解,為我此后的盆景制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沭派盆景歷史悠久,融合百家之長。經過多年學習實踐,我在傳承沭派盆景傳統“漁網扣”制作特點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形成了“垂枝結頂”的個人風格特點,得到國內盆景界認可,多次在國內盆景展覽和盆景制作大賽中斬獲大獎。
近年來,沭陽圍繞花木產業提檔升級,實施“花匠千人培訓計劃”,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重點培養盆景制作及養護、盆景造型培育、插花藝術、編藝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前不久,“沭派盆景工匠”還成功入選省級勞務品牌。這讓我覺得自己有了更新更廣的用武之地。
為了幫助更多人掌握盆景技術,我面向村民免費開展盆景養護、制作技能培訓,吸納當地農戶到園內務工就業、學習技藝,帶動了周邊300多家農戶致富。同時,我還通過“互聯網+盆景”模式,向本地及全國各地百余名學生傳授盆景制作技藝。現在,我的“藝園”已經成了河南工業大學設計學院學生實習基地,每年寒暑假,都有許多年輕學子前來學習。看到越來越多年輕面孔加入盆景創作的隊伍中來,我從心底里高興。
盈尺之盆容納山水,方寸之景盡顯意境。現在,我正醞釀建設省內最大的文旅示范園區,以盆景特色產業為主導,集文旅融合、盆景培育展示、產學研培訓、民俗文化、非遺保護、電商孵化及觀賞游覽為一體,把“沭派盆景”做精、做大、做強,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用小盆景扮靚和美新鄉村。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王勝昔、李曉東、周洪雙、李宏、張國圣、蘇雁、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段陽東、葉春艷)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09日?07版)
[ 責編:張悅鑫]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