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論點摘編】
歐陽曉莉在《世界歷史》2023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據考古發掘及其相關研究,青金石、滾印、雕刻藝術中的特定圖案主題和建筑裝飾上的壁凹式外墻等兩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前王朝時期下半段(公元前4千紀下半期)已經出現在埃及,在希拉孔波利斯、涅迦達和阿比多斯三地的墓葬遺存中均有發現,其背后的推動力可能與兩河流域南部的“烏魯克擴張”密切相關。這一時期烏魯克文化正處在擴張的高潮階段,通過黎凡特這一地理走廊以及從黎凡特到埃及的海路運輸,上述特定文化元素到達埃及,不過這些文化元素多局限在精英階層的墓葬中。隨著上下埃及的統一和第一王朝的建立,來自兩河流域的文化元素在公元前3千紀初從埃及本土一度消失了。埃及文明從此步入自我形塑的時代,以象形文字、金字塔和木乃伊為基本特征的埃及文化本土特色日益鮮明。同期的兩河流域則在“烏魯克擴張”后進入了發展相對緩慢和地方化傾向愈加突出的階段。探尋兩河流域文化元素在埃及的發現,有助于打破埃及學和亞述學兩大學科間的藩籬,凸顯地處埃及和兩河流域夾縫中的黎凡特地區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0日?14版)
[ 責編:曾震宇]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