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點擊西寧地圖,打開對話框,搜索“濕地”,只見濕地紅標赫然在地圖上“跳躍”。放大一條濕地——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只見她呈東西向貫穿了整個西寧。
近年來,西寧人驚喜地發現,西寧的水鳥在種類和數量上越來越多!據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介紹,目前,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已觀測記錄到的雁鴨類水鳥達30余種,與全國的60余種對比,1/2的雁鴨類水鳥在西寧有觀測記錄。
市民在南川河上拍到赤麻鴨
“記者同志,我在六一橋南300米附近的南川河上拍到了‘大黃鴨’,它們比普通的鴨子大,身子呈橘黃色,嘴是黑色的,尾巴也有點黑。可否幫我辨別下這是什么鳥呢?”12月9日,記者收到新聞愛好者、市人大退休干部劉德的一組照片,為了幫他答疑解惑,記者采訪了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會長王艦艇。
“這些鴨子名叫赤麻鴨,是鴨科鳥類的一種。在青海屬優勢種鳥類,它們通常在夏天繁殖季節,會選擇崖壁或地面土丘洞穴中筑巢,與其它鴨相比,對水面的依賴性沒有那么強,主要繁殖在草原區域。冬天有大量赤麻鴨聚集在青海貴德黃河水域過冬,目前,赤麻鴨在我市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等地也很常見。”王艦艇回答說。
西寧留鳥以綠頭鴨、斑嘴鴨等為主
“在西寧市區,冬季除了赤麻鴨以外,作為留鳥的綠頭鴨、斑嘴鴨則在數量上占據了優勢。這幾天,市民可在海湖濕地公園、寧湖濕地公園、北川河濕地公園轉一轉,可以看到有不少鳥類,綠頭鴨、斑嘴鴨從十幾只到幾百只不等聚集在水面上的可能性非常大。”此外,王艦艇還表示,今年在我市繁殖的水鳥種類已增加到10種之多。
近年來,西寧市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更有白額雁造訪西寧、消失30多年的中華秋沙鴨在北川河濕地公園現身、大天鵝頻頻在寧湖濕地公園落腳、蓑羽鶴和長尾鴨也來寧歇腳……
那么,西寧水鳥種類、數量緣何增加?采訪中,王艦艇分析,一方面,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像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貫穿城區,為水鳥的棲息、繁殖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另一方面,濕地管護員的守護,市民愛鳥、護鳥意識的不斷提升,也使得鳥類數量不斷增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