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王瑞欣 報道)青海農業看海東,海東農業看互助。依托天然氣候優勢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發展高原農業生產讓這片土地經濟不斷發“熱”。
“今年我種了將近80畝獨頭蒜,產量好的畝產能達到1700斤,政府幫忙搭建銷售平臺,咱不愁銷路還能賣個好價錢!”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哈拉直溝鄉鹽昌村村民趙永福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青海人吃牛羊肉比較多,素有“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的說法,因此很多老百姓里都種植大蒜。互助縣哈拉直溝鄉農民種蒜有近五十年的歷史,最高峰種蒜規模達到4000多畝,但農戶種植大蒜大都是自產自銷。2007年出現滯銷問題,大蒜種植產業受到嚴重打擊,導致近年來全縣大蒜種植面積大幅下滑,維持在500—600畝,并處于零星分布種植狀態。江蘇無錫東西部協作工作聯絡組在系統了解互助縣大蒜種植結構和歷史后,讓“大蒜”成為致富產業的想法也油然而生。聯絡組首先把互助大蒜、獨頭蒜樣品送到江南大學、江蘇省農科院以及北京等地機構進行檢測,發現大蒜素、游離氨基酸、可溶性糖、維生素含量都達到A類品質,高于國內其他產區的大蒜,特別適合用于加工當前國際國內市場深受歡迎的黑蒜。工作組錨定方向,開發高原獨頭蒜,努力向大蒜產業的高端進發,把農民種在地里的“金子”挖出來擦亮,讓小蒜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寶貝。
在獨頭蒜試種之初,互助縣老百姓對獨頭蒜的種植成功率和市場前景將信將疑,對規模化種植更是沒有把握。為了幫助他們打消疑慮,更為了增強他們通過獨頭蒜種植走出發展產業之路的信心,聯絡組用自用的辦公經費組織鄉、村干部和種植戶代表赴山東、云南、江蘇、四川等地考察獨頭蒜種植技術、獨頭蒜市場、龍頭企業發展情況,打開干部和農戶的視野,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增強了發展的信心。無錫掛職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田間,與他們同吃同住、一起種植、一起摸索,手把手帶著他們一起干,更加溫暖了種植戶的心。大家奮發向上、凝聚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了一股繩。
市場是檢驗產業發展能力的決定性指標。江蘇大蒜無論技術、市場還是加工能力都是全國是遙遙領先的。聯絡組充分發揮江蘇大蒜產業全產業鏈優勢和市場資源,積極推動與國內大蒜龍頭企業江蘇東方黎明集團加強對接,于2021年底成功推動東方黎明集團與互助縣合作建設高原獨頭蒜有機種植基地。東方黎明集團將在互助縣設立獨立法人機構并包銷基地蒜產,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模式,確保互助縣百姓種蒜不愁銷路。今年,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對三江源五月雪品牌有機獨頭蒜580畝基地開展認證工作,經過多輪認證,青海有機獨頭蒜獲得了歐盟EOS和美國NOP雙有機認證,還獲得了國內GB/T 19630《有機產品》標準的認證,同時也成為互助縣首塊獲得美國、歐盟、中國大規模標準化有機認證的種植基地。
通過新品種、新技術、新市場引進開發種植高原有機獨頭蒜,在互助縣乃至青海省都屬首創,提升產業向高端化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蒜的信心和希望,不僅大大提升了互助縣高原特色農業的知名度,也豐富優化了互助縣農業種植結構,培育出農業項目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項目示范帶動,互助縣大蒜種植已由原來哈拉直溝鄉向松多藏族鄉、紅崖子溝鄉、加定鎮、五十鎮等多個鄉鎮推廣,項目實施種植面積將擴大至1500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