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楊紅霞 報道)近年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堅持黨建引領、文化鑄魂,積極探索“黨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不斷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建強農家書屋,讓鄉村振興“一路書香”
門源縣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將農(牧)家書屋與村黨員活動室、文化廣場等有機融合,嚴格按照“六有三保證”標準在全縣范圍內建成農(牧)家書屋115個。按照“需要什么、補充什么”的“百姓點單”模式,制定個性化書單,精準配置農牧科技、自然科學、生活文學、時政新聞、少兒教輔等8類書籍。以農(牧)家書屋為載體,引導各村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開展“紅色故事會”“助力鄉村振興”等主題活動,使農(牧)家書屋成為干部群眾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有效途徑。
打造農民夜校,讓鄉村振興“充電蓄能”
由鄉鎮黨委牽頭,以村(社區)為單元,按照“單建+聯建”相結合的模式,實現109個行政村、8個社區農牧民夜校“全覆蓋”。靈活采取“夜晚+白天”“固定+流動”“集中+個別”“理論+實踐”等多種方式,以進村社、進帳篷、進草原,自學、領學、宣講、問答等方式,形式多樣、靈活便捷地開展教學,為農牧民群眾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學習環境,使理論“活”起來、政策“動”起來、技術“用”起來,真正將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實處。
依靠文化下鄉,讓鄉村振興“留住鄉愁”
持續開展“接地氣”“貼民心”的“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將黨的建設、鄉村振興、抗震救災、防汛抗疫等內容融入文藝創作,組織“花海”藝術團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文藝巡演活動,發揮文化引領文明風尚的作用,建成群眾家門口的文化“加油站”。用老百姓看得到、聽得見、享受到的文化惠民政策和措施,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用“文化活水”留住記憶里的鄉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