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報道) 1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助力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發展,為生態管護員捐贈40套巡護監測設備。
從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實施,到領銜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作為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公園,經過五年多的試點探索和一年多的建設實踐,順利完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積累經驗”“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記。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三江源各族人民與山水相融、與生靈共處、與草木共生,向世人呈現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連天、生機勃勃的大美畫卷。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田俊量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感情源遠流長,2016年就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廣汽乘用車集團三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多年來,以共建美麗三江源為目標,以項目活動為紐帶,真誠相待,扎實落實,取得了一批有內涵、有品質、有社會影響力的合作成果,互利共贏的局面不斷拓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入和強化。
據了解,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開展了“三江源濕地使者行動”,通過大型公益宣傳活動提高了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和認知。還啟動實施了環境教育和環境解說實踐探索工作,為中國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鑒的案例。通過科技幫扶,在黃河源開展水鳥同步監測與調查研究、雪豹監測試點,為當地保護人員提供技術培訓,提高保護工作能力,開展志愿者參與的“濕地使者行動”宣教活動,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研究,一起探索更精細、更科學的生態保護模式。
田俊量表示,這些幫助不僅是作為一種公益的存在,更是潤物無聲地提升了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及生態管護員生態自覺和生活幸福指數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 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