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多虧了群測群防發現及時,上門動員,我們安全轉移,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傷亡。”看著屋后塌陷的豬圈,說起前一天早上突發的滑坡險情,陳生云仍心有余悸。
(相關資料圖)
6月22日8時50分,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黃家寨鎮平地莊村四社187號陳生云家西南側邊坡發生滑坡險情,因預警及時,對4戶9人進行了安全轉移、妥善安置,未造成人員傷亡。
成功避險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堅持“人防+技防”并重,落實“叫醒叫應”機制,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的有力舉措,是著力提升基層干部群眾防災減災能力,防范化解自然災害風險,最大限度減少自然災害損失,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具體實踐。
日常排查發現裂縫
“進入汛期,我們每天都會對村子進行3次至4次的巡邏,尤其是住在淤地壩附近的幾戶村民,我們會特別關注。”6月21日清晨,平地莊村黨支部書記車廣生在開展日常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和巡河工作中,發現四社187號陳生云家屋后一塊菜地及豬圈內出現2厘米至3厘米的裂縫,車廣生叮囑陳生云隨時關注裂縫情況,如若變大,第一時間通知他,并及時給鄉鎮及有關部門作了匯報。
當日19時40分,車廣生接到陳生云的電話,“書記,裂縫變大了!現在有15厘米至30厘米。”
大通縣委縣政府、黃家寨鎮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設置警戒線,對隱患點進行密切監測,安排大通縣水利、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部門進行現場勘查和分析研判,并動員附近村民立即搬離。
“之前縣、鎮、村都給我們進行了宣傳、培訓和演練,我們了解地質災害隱患發生的嚴重性,對于撤離工作積極配合。”陳生云說。
“我們成功動員4戶9人通過投親靠友等方式搬離危險區。”大通縣黃家寨鎮黨委書記張國興介紹說。
提前預警及時避險
“此次滑坡險情發生地屬縣級地質災害低易發區,不是已有隱患點與綜合遙感識別點,能夠及時發現,離不開我們所構建的群測群防體系,及時預警自救,避免人員傷亡。”大通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為切實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群測群防隊伍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地質災害預警防范,大通縣制定《大通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預警獎勵辦法》,對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隱患監測,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變化情況,有效避險地質災害作出貢獻的群防群測員及社會人員給予獎勵。根據該《辦法》,車廣生獲得了1000元的獎勵。
“這是鞭策,也是鼓勵,今后我會更加努力負責,為守牢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出積極貢獻。”車廣生說。
下一步,大通縣將全面排查地質災害風險隱患,持續做好監測巡查,全力防范應對地質災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