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杰)北三縣主要空氣質量指標首次優于北京市通州區,南五縣主要空氣質量指標均優于雄安新區,各項大氣環境質量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日前廊坊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廊坊市全力提升全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邁出綠色發展新步伐。
去年,廊坊全面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揚塵面源污染治理等8項攻堅行動,有效推動了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30,同比下降4.7%;全市PM2.5濃度36微克/立方米,在河北省8個傳輸通道城市中排名第一;PM10濃度66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各項大氣環境質量指標均實現同比改善且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與此同時,廊坊市去年實施27項水污染防治工程項目,深入推進全市8條國省控河流綜合整治,全市9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Ⅳ類及以上標準,總體達標率100%。全市完成39家涉重金屬企業排查、61家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工作,加強國控地下水點位監測井規范化建設和周邊污染源識別,深化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整治,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創建。2022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國家地下水環境質量區域考核點位水質均達到省定考核要求。
寓執法于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廊坊去年深入開展環保績效分級和生態環境監管白名單管理制度,積極幫扶28家企業達到績效A級水平,42家企業達到績效引領水平,755家企業納入“生態環境監管白名單”,做到“日常不擾、無據不查、一查徹底、輕微不罰、屢犯嚴罰”,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抓、兩手硬”。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基礎之策。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廊坊全市各級各部門統籌協調,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深入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調整,廊坊大力削減煤炭消費,開展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組織實施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現代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等主導產業,全市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升,規上高新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5.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6個百分點。
狠抓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廊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2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0.5%,居全省第三;技改投資同比增長62.8%,居全省第一,傳統產業持續優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航空航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7大高新技術行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3.7%,新興產業加速壯大。
不斷提升綠色融合化水平不斷提升,廊坊以重點項目為牽引,扎實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22年,新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制造項目31個,總量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2家、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5家,對全市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
加快推進重點領域低碳發展,廊坊大力推行綠色建筑,2022年全市綠色建筑竣工545.05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占比100%;加快發展綠色公交,市區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著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城鎮、村莊、廊道、農田林網等重點造林綠化工程,林木覆蓋率達到35.03%;持續推進河北香河潮白河大運河國家濕地公園、河北文安趙王新河省級濕地公園整合優化,生態系統功能得到長足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