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3月,天氣回暖,大量天鵝“做客”頤和園,昆明湖儼然成了“天鵝湖”。然而,每年此時,也是頤和園忙著為歷經一冬休整的游船開航做準備的關鍵期。為了不驚擾天鵝,此次游船“下水”,時間上不僅較往年推遲了一周,還從白天改到傍晚。(據《北京青年報》3月14日報道)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天鵝是典型的旅鳥,對生態變化非常敏感。大量天鵝“做客”,無疑是對昆明湖水質及生態環境的肯定。為了讓天鵝安心棲息,頤和園選擇推遲游船“下水”的做法,值得稱許。
倘若站在短期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推遲游船“下水”可能會對旅游和其他相關收入帶來影響。但為天鵝“讓路”,換來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從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來看,諸如此類的做法并非首次。例如,為了保護黃河入海口附近的一片珍貴鷺鳥棲息地,山東東營德州路東延項目選擇調整規劃,并為此追加投資,不僅擦亮了生態文明招牌,還帶動了當地村莊生態農業示范區的發展。
天鵝選擇在頤和園落腳,頤和園主動為天鵝“讓路”,這樣的“相互成全”構成了一幅絕佳的春日畫卷。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我們身邊鳥語花香的美好畫卷一定會越來越多。(付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