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開年仿佛就給全年的貿易形勢定下了基調,地緣沖突、能源價格大幅波動、全球多國身處高位通脹......這些因素讓全球貿易情況有些不太樂觀,連帶著集裝箱航運市場也盡顯頹勢。
如今的碼頭上,空箱壓港、無處堆放,運輸卡車停在路邊,連轱轆都已經癟了,目光所及之處滿是蕭瑟,這樣的情況什么時候才能好轉呢?
空箱壓港無處堆放,集卡排隊無單可接
年關將至,這本應是各大港口抓緊時間轉運貨物的熱鬧時期,但是今年的情況似乎有些不一樣。
(資料圖片)
多處口岸都陷入了空集裝箱集中堆積的局面。自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深圳的鹽田港口內空集裝箱的數量就展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到了2022年年底,鹽田港的空集裝箱堆放量已經達到了2020年3月以來的新高。
南沙港港區也是如此,上個月港區內空箱說平比正常庫容多了2倍,正常用來堆放空箱的場地早已不夠用,多余的空箱只能暫時堆放在其他臨時點,整個港口面臨著90%的堆存率,承受巨大空箱壓力。
當然不止是這幾個港口,根據港口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外貿的集裝箱量同比下跌9.7%,而同期空集裝箱數量增長23.73%,可見整體的集裝箱運輸行業行情都有些不太樂觀。
在這樣尷尬的局面下,那些依靠運送集裝箱維持生計的重汽司機們的處境更是十分艱難。空箱堆積,沒有貨物需要運輸,眾多司機也沒了生意。
走在港區中,可以看到很多汽車都排隊停靠在路邊,有的車門緊鎖,車內無人,還有的車甚至輪胎都已經缺氣,這也難怪,司機無單可接,只好將車子扔在這,早早回家過年,不得不說,這樣的場景屬實有些蕭條。
港口空箱堆積是何原因?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港口空箱堆積的現象呢?
目前,全球經濟都處在比較低迷的階段,各國的貿易發展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即使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順差國,今年的出口情況也出現了變化。
以2022年十一月份數據為例,中國對外貿易出口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量下降多達25%,對歐盟出口量也下降了15%,只有對東盟增長了5%,但是這一漲幅也遠遠小于去年同期水平。
出口貿易量遭遇大幅下跌,連帶集裝箱的需求驟然下降,由此一來,集裝箱無貨可裝,自然只能閑置在港口。
另外,在2020年剛剛遭遇疫情影響時,全球海運行業都受到重創,而到了2021年隨著疫情的緩解,各個國家都在逐步恢復正常的生產發展。
所以在2021年很多行業都迎來了需求的迅速反彈,海運也是如此,一時間集裝箱生產制造迎來爆發式增長,各大生產廠商也在加量生產。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今年的海運需求會迅速下跌,這也導致之前被運載到世界各國的集裝箱也被“遣返”回國內港口,這樣一來再次加重了港口空箱堆積的情況。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世界新增集裝箱數量達到700萬TEU,而如今隨著海運需求疲軟,預計全球范圍過剩的集裝箱數量將達到600萬TEU。
2023年市場會回暖嗎?
空箱成山堆積,集卡接單寥寥,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啊?關于這一點恐怕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機遇。
2022年本就是多事之秋,全球經濟本就呈現低迷態勢,多個國家還要承受高通脹的壓力,這也使得眾多老百姓不得不勒緊褲腰帶,對于一些非必要品也只能等等再買。人們的消費需求大打折扣,很多商品都“賣不動”,商家自然也會減少購貨量,因此消費者需求低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著整個進出口貿易的走弱。
根據美國時商務部數據顯示,此前市場預期美國11月零售銷售環比下降0.2%,實際下降0.6%,這一環比降幅也是自去年12月以來最大值。
并且這一趨勢就目前來看尚要持續一段時間,有關業內人士表示,貿易需求短時間內看不到恢復的趨勢,樂觀估計可能要到2023年二季度才能好轉,如果不幸運的話,可能會一直持續到三季度。
除了需求仍將維持疲軟態勢,在國際貿易航運運力方面,運力過剩的現象也是目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大部分的運力已經重回市場,2023年預計仍將新交付240多萬TEU,這也讓本就過剩的運力市場更加臃腫。
因此對于今年的貿易形勢來看仍然嚴峻,在集裝箱貿易方面形勢也尚不樂觀。
寫在最后:
當然,現在全球經濟環境錯綜復雜,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加之我國對疫情的防控政策也做出了調整,今年在需求上是否能夠有所復蘇,經濟活力能否得到釋放,這些又會對集運市場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需要我們時刻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