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浦口區橋林街道百合社區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區治理整體發展,以嵌入式、菜單式、分齡式服務為兒童打造環境友好、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的15分鐘生活圈,營造“關愛兒童,幸福未來”的良好氛圍。
滿足兒童需求
聯動資源助力空間打造
(相關資料圖)
始終以“一米高度”看百合,“聯”動街道部門以及轄區內物業、學校、企業等成長“合”伙人隊伍,依托室內陣地以及戶外中庭廣場,打造“室內+戶外+路徑體系”的適兒化空間,為兒童提供多樣化服務。
室內陣地設有向日葵親子小屋、兒童議事廳、百合書屋等服務場所,滿足兒童繪本閱讀、藝術創想、科學探索等全方位發展需求。
充分考慮采納兒童設計,“百合娃娃”卡通形象隨處可見,以微更新構建新場景,在藝術角、自然角、漂流書箱等處展示充滿童趣的書畫、手工作品,設置隨手拿書的閱讀空間,烘托友好氛圍。
戶外中庭廣場配備乒乓球臺、羽毛球場地,以兒童視角專設感統訓練游戲區、一米菜園、照片墻、身高柱等微空間。
整合“社區+物業+社會組織”資源,打造“暖心驛站”,提供休息場所,放置育兒書籍及應急救護包。既滿足了兒童戶外活動及社交需求,又促進了家庭之間的交流體驗。
構建關愛路徑
分層分類呈現成長活力
推進“家校社”融合發展,搭建“菜單式”服務框架。針對0-3歲嬰幼兒,邀請專業幼師開展“科學喂養”育兒講座、“運動時光”親子實踐等活動。攜手浦口區新城實驗幼兒園開展共建活動,為3-6歲學齡前兒童推出親子閱讀、快樂手工等多層次親子課堂。
為6-12歲兒童提供“愛心暑托”“暑期夏令營”等服務項目。百合社區作為南京審計大學沁園書院“社會實踐基地”,為12-18歲青少年提供多樣化實踐課堂。
為困境兒童開展公益集市活動,依托社區公益性家庭心理健康服務站選配專業心理咨詢師,針對兒童心理教育等問題開展專業指導。
探索治理路徑
兒童議事注入成長主張
以兒童參與為切入點,從“喜、聞、閱、踐”四個方面培養兒童議事、友好劇場、勇毅登山等多支隊伍,納入社區治理共同體中,引導兒童創想社區生活場景,探尋成長足跡,走訪街道范圍內的生活地點,根據真實感受繪制兒童友好地圖。
結合美麗庭院建設,提出提升樓道環境衛生、陣地適兒化改造、增設戶外廣場等事項。結合地區特色,開展“橋林小當家”“小小網格員”“兒童友好劇場”等活動,自編自導自演《我和我的同學》劇目。以兒童友好的“小支點”,推動社區治理的“大變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