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呼吸系統疾病學術發展論壇在云南省保山市騰沖市舉辦。來自國內呼吸系統疾病研究治療領域的權威專家帶著大量的臨床研究診療成果來到論壇分享探討。
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生命科學與大健康論壇呼吸系統疾病學術發展論壇 供圖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潘頻華教授作《新形勢下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與非纖維化預防探討》的學術報告。分享了其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肺纖維化的過程中臨床治療經驗及相關研究結果,他提出,COVID-19后應重視肺間質性病變的治療。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滿祥教授作《中央氣道狹窄介入治療策略》的學術報告。從中央(大)氣道的概念、中央氣道狹窄的部位、病因、診斷與治療方法、治療的規范與原則,對患者的癥狀的評估、各種治療的時機、方法、療效等作了分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張敏教授作《中國慢阻肺病診療現狀與挑戰》的學術報告,用翔實的科學數據對慢阻肺病進行了介紹。慢阻肺已成為中國傷殘調整生命年負擔因素排名第三,目前該病漏診和誤診情況較為嚴重,確診率僅為2%,我國正在推進的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建設和推薦的慢阻肺診治指南對規范治療和提高生命質量有積極意義,未來從醫保政策的調整、醫療技術的規范、公眾認知的提高、篩查力度的加大等方面入手將有利于慢阻肺疾病的預防和診治。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揭志軍作《從GOLD指南變遷看慢阻肺病的規范診療》的學術報告。GOLD指南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創議》,主要包括慢阻肺的定義、研究、診斷、管理等內容,隨著循證醫學證據的積累,GOLD指南對慢阻肺的相關醫學內容都在不斷迭代。揭志軍教授從GOLD指南變遷、GOLD指南2023更新解讀,中國慢阻肺管理中有關ICS(吸入性糖皮質激素)適用情況思考三個方面作學術分享,提出立足國情,結合國內外權威指南,盡快確定適用于我國的診治方案有利于慢阻肺疾病的盡早發現、盡早治療,降低重癥率和死亡率。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陳宏教授作《從指南共識解讀看抗纖維化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的學術報告。結合臨床病例各項指標的數據變化情況,從ILD(間質肺?。┝餍胁W及發病機制及抗纖維化的研究證據與指南/共識推薦兩個方面作學術分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湯葳教授作《從最新指南探討哮喘治療前沿》的學術報告。隨著國內外指南的不斷更新,重度哮喘的定義和治療標準也變得更加精準、嚴謹和明確。湯葳教授通過臨床數據對中國的指南在臨床診療應用中的不同效果進行了驗證,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據介紹,本次分論壇以大量翔實的臨床醫學數據為支撐,有效彌補了我國呼吸學科疾病研究中臨床研究薄弱的缺陷,對將呼吸學科從“大學科”轉變為“強學科”有著積極意義。
云南網記者牟燕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