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行業就像坐過山車一樣,一波高峰又一波低谷,循環往復。2015年還是生鮮電商的爆發年,2016年美味七七、果實幫、優菜網等多家生鮮電商平臺就面臨倒閉,2017年又是生鮮電商被資本追捧的一年,2019年又有多家公司出現倒閉,2020年生鮮電商又迎來了新一輪爆發,2021年生鮮電商又該何去何從?
新年伊始,生鮮電商行業就迎來了多個好消息,叮咚買菜、美菜網、每日優鮮、多點新鮮等多家公司傳出啟動或準備上市的消息。根據彭博的報道,叮咚買菜考慮最快年內赴美IPO,至少募資3億美元。每日優鮮據悉也在秘密啟動IPO。美菜網和多點新鮮也有類似謀求上市的傳聞。
從中國互聯網行業過往的經驗來看,企業上市的消息真真假假,特別是目前至少有4家企業同時傳出扎堆上市的消息,更讓人難以分辨,誰是真打算上市,誰是假上市,有的公司甚至每年都會傳出一輪上市的消息,最終公司都倒閉了還未上市。另外,就算企業準備好了要上市,能不能上也是個問題。
這波生鮮電商平臺的暴漲,主要受疫情因素的推動。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典型生鮮電商平臺的用戶量增速明顯,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的每日DAU(日活躍用戶數)均增長了100%以上。疫情讓此前瀕臨危機的生鮮電商行業又活了過來,并且重新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2020年中國零售電商投融資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共發生17起融資,融資額超136.5億元。
行業有多家企業傳出啟動或準備上市的消息,按道理說是好事,但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看,某種程度上又顯示出生鮮電商行業的急迫性,為什么大家都急于上市呢?多家生鮮電商企業扎堆上市背后的誘因是什么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誰都不想成為行業的“炮灰”。
急需擴張
疫情成了生鮮電商行業的加速器,但進入2021年后,隨著疫情的好轉,用戶對生鮮電商的需求出現一定回落。
七麥數據顯示,從2019年1月至今,叮咚買菜App和每日優鮮App iOS版在2020年春節期間的下載量都出現了高峰,從2020年3月份后,兩者的下載量出現急速下降,之后的下載量再未達到2020年春節期間的峰值。
2021年生鮮電商行業還會再次像2020年春節期間一樣,出現急劇增長嗎?顯然不可能。這意味著叮咚買菜、美菜網、每日優鮮、多點新鮮等平臺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再次保證自身的擴張速度,否則,2019年呆蘿卜、妙生活、吉及鮮等公司的情況很有可能在它們身上出現。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擺在生鮮電商企業面前的問題主要有:
1)盈利問題。叮咚買菜上線于2017年,每日優鮮成立于2014年,其他生鮮電商平臺成立的時間也不短,對于投資方而言,虧損不是問題,但如果能保證盈利,更能讓資方看中,因此,在多家生鮮電商平臺傳來上市消息之前,它們也間或表明了自身的盈利時間表。在訂單量高峰期要想盈利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持續盈利。
2)渠道優勢不再,用戶體驗成考驗。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巨大的渠道優勢,對于用戶來說,生鮮電商是用戶為數不多的買菜渠道,去年甚至有網友制作出網上買菜攻略。
疫情好轉后,生鮮電商平臺的渠道優勢不再,用戶可能又會回到線下買菜。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家里如果是老人買菜做飯多的情況下,再次使用生鮮電商買菜的概率很低,因為網上買菜本身就是一種高門檻,有的老人可能本身手機就不大會用,而且他們在線下買菜的理念和使用習慣更深,很難被徹底打破。
生鮮電商在疫情期間的優勢是,獲得了年輕人的好感。對于年輕人而言,“一切皆可電商”,生鮮電商培養了他們的用戶習慣。
總得來看,生鮮電商在老年人群體的流失又被年輕人群體的加入所抵消,不過,總用戶量方面,仍然不夠,與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群體相比,生鮮電商的用戶規模還有待提升。
當生鮮電商平臺的渠道優勢消失后,各個平臺的用戶體驗受到考驗,生鮮商品的用戶體驗更是如此,用戶如果一兩次用戶體驗不佳,很有可能就重回線下。
對于生鮮電商而言,要想解決資方以及用戶流失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擴張,只要保證增長率,其他問題迎刃而解。作為互聯網公司,要想保持擴張和增長率需要什么?當然是大量資本市場的支持,上市是獲得資本方支持最好的手段。
行業競爭激烈,不做“炮灰”
盡管2020年比2019年有不小的上升幅度,生鮮電商平臺并未獲得足夠的安全感,2021年還會保持這種增速嗎?誰的心里都沒底。促使叮咚買菜、美菜網、每日優鮮、多點新鮮們開始上市的另一大問題是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稍有不慎便會成為行業“炮灰”。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火爆,讓外界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價值,因此,就像O2O、智能硬件、共享單車等行業一樣,生鮮電商行業也出現了“一窩蜂”現象,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目前主流的生鮮電商平臺近18家,如果再算上家樂福、歐尚到家、大潤發、華潤萬家、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等線下生鮮平臺,用戶可以在網上買菜的平臺就更是多如牛毛。
對于生鮮電商行業來說,2021年可能又是再次洗牌的一年,當用戶需求趨于中端的時候,會更加考驗各個平臺的實力,比如,城市的擴張能力、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品控和配送能力等,誰能做得好,就能獲得更多的用戶,誰做得差,就會逐漸被用戶拋棄。
生鮮電商平臺在2021年可能還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當互聯網慣常的低價補貼玩法兒被遏止后,會更加檢驗出平臺的實力水平。
盡管互聯網公司慣用的低價補貼玩法備受吐槽,但打車軟件、線上外賣、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行業都依靠低價補貼短期內獲取了大量用戶,最終,少數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獲得了成功。
互聯網公司在低價補貼玩法上屢試不爽,人性天然就會受低價因素的吸引。生鮮電商平臺去年也依靠低價補貼獲得了市場的青睞,有些用戶之所以選擇網上買菜,就是看中了網上買菜便宜,用戶初次注冊使用優惠力度會更大。
但生鮮電商平臺的低價玩法很快就被制止,2021年生鮮電商平臺要想再搞低價補貼玩法難度會非常大,某種程度來看,遏止低價補貼玩法對于整個生態鏈有好處,因為低價補貼會損害菜販或菜農等方面的利益,只有生鮮電商平臺受益,至于用戶,雖然會在短期內也受益,可一旦生鮮電商成長起來后,他們很快就會成為“收割者”,用戶很難再低價買到商品。
對于行業是好事,可對于單個生鮮電商企業來說,壓力就會非常巨大。一方面,要跟線上十幾家平臺進行競爭,另一方面,又要跟線下超市、菜場等進行競爭,在沒有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市場很難同時容納如此之多的平臺進行競爭,其中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某個平臺因倒閉后成為行業炮灰。
要想不陪跑,就只能比別人跑得更快。誰能搶得“生鮮電商第一股”,誰就能率先在市場贏得優勢。從中概股以往的情況來看,行業第一股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度,由此也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一線的市場推廣人員來說,“我們是美股上市公司”,也能讓用戶獲得更多的信任度,因此,搶占行業第一股非常有必要。
近幾年,越來越多垂直領域的“獨角獸”公司開始上市,盡管他們的市值可能與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們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不少公司都通過上市這一動作加速了發展進程。顯然,叮咚買菜、美菜網、每日優鮮、多點新鮮們也希望通過上市能夠加速自身的發展。
2021年生鮮電商行業的競爭必然會很激烈,每個平臺都獲得了百萬級乃至千萬級別的用戶量,誰都想把對方的用戶量爭取過來。
這輪生鮮電商企業扎堆傳上市消息背后,有公司是真有此打算,而有的公司可能只是不想成為“落伍者”。
隨著電商行業的基礎設施手機支付和物流快遞的發展,生鮮電商的“基建”已被建好,它的未來誰也不會忽視,但是,誰才是挺到最后的一家公司呢?過山車的頂上會有好的風景,過山車的下滑路線上,大家都會難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