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林春霞
日前召開的2023中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目前,中國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產業的比重由2007年的52%上升到2022年的81%。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獨角獸企業數量與估值占比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在數字經濟異常火爆的今天,線下實體經濟如何依托數字平臺優勢,實現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顯得十分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數智化創造了大量新場景。在數智化的影響下,消費呈現出新階段、新場景、新理念的特征,各種新場景激發消費活力,線上消費需求不斷釋放,與線下消費進一步融合,推動形成更多消費模式。特別是消費群體更新迭代,中產階層、90后逐步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主力軍,Z世代個性化顯著增強,圈層文化不斷崛起,消費者開始追求便利化、品質化、個性化的消費,這要求打造更多線上與線下融合、實物與文化及情感共融、消費者之間互動等特點的新消費場景。數字化推動了多場景協同。通過創造新消費場景,使消費行為從品牌化向場景化轉換。尤其是線下與線上協同場景、社交場景等,對消費需求起到了很大的拓展作用。例如,基于數字化社交的各類興趣圈層聚集和細分促成了基于社交連接的消費,創造新需求。“這表明數智化商業技術應用和市場前景非常廣闊。但在數智商業應用推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線下實體店的發展。”李勇堅建議,在數智化商業技術應用和市場推進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重視線下實體店的價值。很多熱衷于數智技術的企業并不關注線下店的價值,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有些商業服務需要面對面完成,大量的服務需要在門店履約或者體驗,在數智化時代,門店的價值依然非常重要。近期的研究表明,即使公眾觀念中容易被線上取代的線下零售店,在數字化時代也有其獨特的價值。根據麥肯錫的調研,85%的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中仍會前往線下門店;ICSC的調查顯示,開設新店會使下一季度零售商網站的訪問量增加,反之亦然。69%的客戶傾向于考慮在新興銷售市場中開店的品牌。二是要注意商業系統各個環節的數智化耦合。數智化并不是一個單點引入數智技術的過程,而是一個全鏈路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的過程,從而提高商業運行的效率。通過對消費端進行數字化改造,引導消費者線上消費、線上體驗、線上支付,完成服務過程,而且是對商業服務的整個鏈路的數字化改造,從店面的數字化改造到物流的數字化與精準化,再到上門服務的精準化,再到服務資源的智能化調配、到店服務的及時排隊系統等,都是以數據為支撐,形成一個精準而高效的系統。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并注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總 監 制丨王輝王繼承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