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結合,豬肥菜鮮。在東光縣大郝村,有一家實行豬、菜同生,循環種養新模式的百益生態養豬場,600平方米的棚舍里,干凈整潔的豬舍、綠油油的菜圃分設兩邊,光照充足,循環種養設施完善,沒有一絲難聞的氣味。
養豬場負責人任淑敏說,自從2021年建起生態循環棚舍,她就利用發酵床來養豬,棚頂安裝飲水噴頭,飼料自己配置,噴施益生菌清潔衛生,因此不需要特別防疫,也能保證肉質安全。發酵床的墊料是優質有機肥,可用來栽種蔬菜;豬體本身和發酵床產生的熱量也可保障蔬菜生長需要的溫度;而蔬菜能將棚舍內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分解,凈化空氣,再提供充足的氧氣,散落的菜葉就地加工成豬飼料,杜絕浪費,形成了循環往復、互利共生、低碳環保的農業模式。同時蔬菜種植采用膜下滴灌與噴淋技術有機結合,節能又省工。
雖然養豬場規模不大,運行也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已初顯成效。豬肉和芹菜、生菜、香菜等一年四季不斷產出,品質優良無公害,備受客戶青睞,純收入達到十多萬元,有效提高了蔬菜大棚和舍內養豬的綜合創收能力。這也讓任淑敏增強了發展信心和動力,她打算進一步擴大種養規模,在棚舍前后試種中草藥、野菜和果樹,并做好技術推廣,為家鄉鋪出一條生態致富路。(記者董輝 通訊員任玉健 田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