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致富苗!”8月10日,恰逢栽種草莓苗的時節,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村民林艷會頂著大太陽在大棚勞作,干勁兒十足。
“想富的勁頭一直有,就是找不對路子。”過去,村里的農戶種黃瓜、種西紅柿,但形不成規模。用林艷會的話說,那時大家“跟風種”“錢難掙”“走過不少彎路”。
時針撥回一年前。
北靠蓮花山,南倚灤河水,“夾在”山谷里的村子怎么發展產業?大貴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雙軍很費思量。
“我們地處山谷,但也在承德市近郊,交通便利。”抬頭望了望山,又看了看水,李雙軍豁然開朗:“有山又有水,這不正適合探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嘛!”
增收致富,根本在產業。大貴口村把初步發展方向瞄向了兩個點:一是現代都市農業,二是現代鄉村旅游。
今年4月,村里啟動了山谷田園項目,在原有大棚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發展現代化農業,才是走對了致富路。”大貴口村駐村干部李秀鵬介紹,新建的136個大棚設施完善、功能完備,集休閑采摘、種苗培育、農事體驗等于一體,還引進了草莓、無花果等優質種源,預計每個棚一年增收10萬元以上。
“既要種得好,也要賣得好!”為了讓產業發展的紅利實實在在落進村民的“錢袋子”里,大貴口村和蓮花山景區共同打造“山谷市集”,通過產品集中展示、線上線下銷售的方式,拓寬銷路,促進增收。
農產品品質提升了,銷路也拓寬了,過去的“滯銷品”變成了“緊俏貨”。林艷會現在專注于品種草莓的種植培育和休閑采摘,再也不用背著筐扛著袋去路邊叫賣了。
“在家門口就能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前陣子,林艷會又有了個新名號——大貴口村直播第一人。
“直播40多分鐘帶貨160多單,還積累了不少回頭客。”直播帶貨的嘗試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截至目前,大貴口村的農產品已在多家電商平臺上線,線上銷售額近40萬元。
產業產品齊升級,村民集體雙增收。李秀鵬算了一筆賬:“今年人均收入預計比去年的1.7萬元增長約20%,村集體收入有望翻一番。”
漫步在大貴口村,一排排民居沿街而立,庭前綠樹掩映,院里花紅草綠。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有目共睹。“以前院里堆滿了柴草和煤炭,走動都不方便,更別說種菜養花了。”林艷會無比感慨。
就在去年,村里征求了每一戶的意愿,精準施策,不搞大拆大建。“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做了外墻保溫,還安裝了空氣源熱泵。”林艷會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冬天再也不用燒爐子了,按下開關就能取暖,干凈又方便。”
如今,電線、蛛網淡出視線,污水廢水有序排放,水泥路面干凈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管家里還是村里,變化大著呢!”李雙軍指著不遠處的一棟二層民居:“看,那就是我們新改建的特色民宿!”
想發展、要致富,就不能僅僅依靠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大貴口村的另一條賽道,是現代鄉村旅游。
“聚會、燒烤、露營……應有盡有!”
跟著山谷人家民宿負責人李清的腳步,記者走進了這家簡樸雅致的民宿。院里院外無處不在的剪紙元素格外吸睛,“塞罕壩精神”、大貴口村“貴”文化都巧妙融在這些剪紙當中。
“文化是特色民宿的核心。”李清說,“在游山玩水、放松身心的同時,還能讓游客陶冶情操,感受非遺剪紙文化的魅力。”
預計到今年年底,全村將建成19家特色民宿,山谷田園二期、草莓小鎮、山谷嘉年華等特色項目也將相繼投入使用……
抬頭望山,低頭看水。這一次,李雙軍信心滿滿:“我們要把山水資源利用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響‘山谷’品牌,讓鄉親們的好日子節節高!”(記者 鄭可欣 李相伯)
關鍵詞: 大貴口村 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現代鄉村旅游 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