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長城遺囑庫在石家莊成立,免費為60歲以上,房產在兩套及以內,私產歸屬較為明晰的老人提供遺囑咨詢、訂立等服務。遺囑庫成立不到半個月,咨詢人數已經超過100人,想來立遺囑更是要排隊。
一大早,記者趕到位于省會海悅天地寫字樓的長城遺囑庫,已經有一位80歲的老人在填寫信息,包括立遺囑人的婚姻、家庭成員、財產、身心狀況,以及遺囑提取人的信息等。填寫完之后,老人走進一間密室,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自書遺囑。
通過法律專家的嚴謹論證,長城遺囑庫訂立了一套完善的遺囑訂立流程。目前已經有5位老人在這里訂立、保管了遺囑,還有八位老人在排隊。
長城遺囑庫管委會主任張建華:“通過預約,填了登記表,就可以進入遺囑的訂立環節。之后我們會進行掃描、登記、電子存檔。最后還提供遺囑的保管服務。在銀行的金庫里進行保管。最大限度地保證遺囑保管的安全性。同時我們也引入了公證環節。”
遺囑訂立之后是嚴格保密的,只有立遺囑人可以查詢、修改。立遺囑人去世之后,遺囑才可以被提取。
長城遺囑庫管委會主任張建華:“遺囑的公開是在立遺囑人身故之后,由他指定的提取人,到我們長城遺囑庫憑相關證件和立遺囑人的死亡證明去提取遺囑。”
長城遺囑庫公益律師團團長劉虎說,如今人們財富增加,尤其房產價值很高,中老年人有兩三套房產的不在少數。但由于很多立遺囑人不了解相關法律,立下的遺囑被認定無效,導致家庭紛爭。這也是他們建立長城遺囑庫的原因,“自書遺囑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才有效。現在訴訟遺囑的案例,自書遺囑60%以上都是無效的。首先,他不是以遺囑的形式來訂立。還有的是沒有寫日期。還有簽字按手印這一方面。有的是通過別人寫的,那叫代書遺囑,最起碼有兩個見證人。”
在傳統觀念里,通常比較忌諱在老人生前就談論其“身后事”,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和家庭財產的增加,人們對于遺囑的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記者在省會街頭隨機采訪了10幾位老人,其中只有3位老人表示不愿訂立遺囑或不愿談及此事,其余老人都表示可以接受。
老人1:“我覺得可以,因為遺囑不是挺好嗎,避免自己身后發生一些矛盾糾紛。”
老人2:“這個不是好事嗎,可以啊,人總是要死的嘛,總是要料理后事。子女這么多,容易產生糾紛,影響家庭和睦。自己有遺囑自己可以做主,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權益。”
作為一個公益項目,長城遺囑庫為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免費服務,那么怎么才能長久運行下去呢?
長城遺囑庫管委會主任張建華:“立遺囑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人們財產的增多,加上婚姻的一些風險,其中一方因為意外和疾病過早的身故都會導致繼承的風險,而繼承的風險一旦產生是不可挽回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三四十歲考慮遺囑。不符合公益條件的是有償服務,通過有償服務推動無償公益服務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