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好故事導師團隊。
12月2日,周六,初冬的廊坊早晨氣溫已經降到-6℃。筆者忙碌完準備工作,坐在演播廳的一角,擦著額頭滲出的微汗,看著積極交流的導師、忙碌練習的選手、叮嚀攝像的導演,緊張又興奮地等待著廊坊好故事導師雙選活動的開始。
廊坊好故事活動是市委宣傳部主辦,廊坊廣播電視臺承辦的一臺語言類電視節目,是我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創新形式。
時間回到3月23日,這個活動真正開始的第一天,好故事從群眾中來,再宣講到群眾中去,更容易貼近群眾,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容易信服。但是,會有多少故事?社會反響不熱烈怎么辦?雖然在全市范圍內做了大規模的動員,創新采用了傳統媒體、網絡媒體、自媒體相結合的全媒體宣傳方式,但會不會效果不顯著?
當一封封故事投稿接踵而來的時候,筆者的顧慮完全被打消了。5個月的時間,700多封來自全市各行各業、各類群體的稿件,700多個觸動心靈的人生故事,讓人深切感受到了廊坊蘊含著這么多感動人心、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征集活動結束后,就是緊張的策劃。誰來講好故事?怎么講好故事?能不能講好這些故事?現在社會都被眾多媒體包圍著,各種形式的文藝綜藝節目見多了,群眾會不會對這種形式感興趣?其實,如果僅僅是宣講故事,容易;如果僅僅是組織觀眾,容易;但是要做到觀眾發自內心地認同好故事,喜愛節目,談何容易!不僅如此,故事宣講的主題更要契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可謂是精益求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而理念創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努力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
堅持效果導向,數十次的策劃溝通會議,反復地修改實施方案,一次次火花的碰撞,從群眾反感的形式反推群眾喜愛的形式,終于搭建出了廊坊好故事活動的雛形:一臺以“廊坊好故事”為主要內容,以多樣性、藝術性的舞臺為表現形式,具有競爭選拔性質的嚴肅性的語言類電視節目。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群眾與節目互動、認同節目,主創人員策劃了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組建專業導師團隊,舉辦導師雙選活動,采取評委點評、觀眾打分相結合的節目形式,引入同步的網絡直播,導師團隊PK賽制,落選故事復活機制,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一個小小的創新。
每一個好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一位平民英雄。
孫秀蓮,一個堅持對抗雙癌十年,不斷幫助鼓勵其他癌癥病患,用感恩回報社會的女人,她用聲音吼出:“得病10年我還健在,而且活得很精彩!我希望用我的所學所知,去融化病友心頭的冰霜,這,將是我人生最驕傲的履歷!”那一刻,觀眾的心都被這個瘦小而又堅強的女人深深震撼了,現場爆發出持續的熱烈掌聲。
經過進一步交流,5位導師為了爭取能親手打造這個故事,使出渾身解數展示自己團隊的優勢,最后被認可選中的趙曉明導師更是主動走上前去和她深情擁抱。看著這溫情的一幕,筆者不禁暗自感慨:“是啊,只有植根泥土,講好百姓故事,讓百姓真正認同,才能讓廊坊好故事活動真正出彩。”
同樣,勇挑生活重擔的最美孝心少女金天鳳;三進火海救人被嚴重燒傷的見義勇為英雄齊勝杰;身陷桎梏與貧困但心向陽光的修鞋匠趙志信,他們的故事也令現場的導師和觀眾無不動容、落淚。
還有十年來執著奉獻環衛事業的環衛工人范廣義,用為民之情和赤誠之心不斷化解矛盾、保衛新機場建設的基層民警李奎路,二十年間不斷建設各類圖書館服務公眾的好市民張長齊,他們的故事更是讓人在感動中感受到了力量。
48個好故事依次花落6位導師,每一個廊坊好故事的事跡背后,都蘊藏著一段獨一無二的生活,一個堅強無比的靈魂,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他們身上具有的正能量令人們敬仰。接下來,各位導師和他們的團隊將傾情打造好故事,用自己的筆觸和鏡頭,進一步深入挖掘出人物生活中的點滴光輝,通過一滴水折射出陽光,傳遞出這些故事蘊藏的正能量,讓這些好故事更深情、更感人。
聆聽著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注視著這一個個故事中的人物,見證著導師選手一次次的握手,筆者眼睛不自覺的有些濕潤,這眼淚中不僅包含著參與廊坊好故事活動的感悟與感動,更包含著能親手將這份正能量傳遞出去的幸運與幸福。
面對這些平凡英雄,我們僅有感動還不夠,更需要化感動為力量,更應將這種感動轉化為一種行動、升華為一種品格,努力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和弘揚者,做社會正能量的生產者、輸出者、傳遞者,用執著的毅力、向善的追求、職業的操守,共同建設文明美麗新廊坊。
12月18日,廊坊好故事節目進行第一場復賽錄制,6位導師傾力打造的6個好故事將登臺展示。為了讓大家能夠喜愛并參與節目,節目打破了單調的宣講形式,綜合運用了多樣化的電視傳媒手段和藝術性的舞臺表現手法,引入了網絡投票等互動環節。復賽將于近期在廊坊廣播電視臺播出,復賽結束后將舉辦決賽暨頒獎盛典。
講故事、說夢想、道傳承。廊坊好故事,希望帶給您心靈上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