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組織的2016-2017年度全國“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我市再創佳績。優質課評選中,我市有112節課獲獎,占河北省獲獎總數的13%,位列河北省第二名;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制等學科獲獎率在河北省排名第一位;小學學段69節部優課、高中學段17節部優課,獲獎數位均居河北省第二名。
據了解,為提高全市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市教育局始終狠下力度、多措并舉,為全市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磨課活動為支點,進行精品課研究。“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開展以來,我市以磨課活動為支點,組建精品課教研組進行精品課研究。磨課的基本步驟為:初備課+上課+反思——教研組給出建議——復備課+上課——課堂觀察+反思——教研組給出建議——三備課+上課——課堂觀察+反思——教研組給出建議。在這樣反復的備課、建議、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們思維碰撞,綻放智慧,不斷進步。
以學科教研工作室為陣地,進行展示和交流。我市在國家教育服務平臺教研社區建立了廊坊教研工作室,工作室圍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開展精品課教學研究”“如何有效地推廣兒童閱讀”等專題進行教學案例、教學論題的交流研討,建立優課資源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為教師們提供學習參考的平臺。
構建網絡教研系統,擴大社會影響力。我市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進行“三通”即“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基礎上,開辟了微信公眾號平臺、QQ管理員平臺、教研員示范交流微信平臺,使我市各學校實現學校與縣域、市域、省域之間的相互貫通,相互對接,實現資源共享、資源互通。截至目前,已發布曬課典型人物事跡材料198篇,發布簡報信息210期,教學案例分享315個。
聚焦教育創新,提高教學質量。我市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資源優勢,通過研討課、匯報課、展示課、評優課、班會課、過關課等構建“輕負高質+培養思維+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在區域平臺上進行“共展、共研、共思、共議”,達到校際間的“共建、共享、共進、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