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熱切期盼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即將在北京勝利召開。在參加全國兩會之前,我省代表、委員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課題深入基層開展了大量調研,為參政議政做了充分準備。近期,本報派出多路記者,跟隨參加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深入廠礦企業、田間地頭,記錄他們傾聽民之所想、解決民之所盼的經過……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不僅給了我光榮的使命,也讓我得到一個參政議政的機會,得以用開闊的視野去了解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日前,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激動地告訴記者。
30年前的李營村是灤南縣有名的后進村。李志剛頂著壓力臨危受命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30年過去了,李志剛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李營村建設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衛生村、全國民主法制建設示范村。村民們腰包鼓起來了,生活越來越好了,綜合素質也上去了,李志剛也先后榮膺全國優秀退伍軍人、全國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
李志剛告訴記者,自己就是個莊稼漢,是黨的政策越來越好,才讓李營村脫貧致富,是鄉親們的信任,才支撐著自己在村支書的崗位上干了30年。他要把這些年發生在田間地頭的事兒、最基層農民關心的事兒總結成建議,帶到北京去,拿到會上和全國各地的代表們一起討論。
記者跟隨李志剛走訪了5個鎮的十幾個村莊,深入百姓家中,在田間地頭了解基層群眾的所思所想,認真總結、反復推敲,初步形成3條建議。其中一條就是隨著農村人口的自然增長、自然消亡及流動,基層農村出現了人地不均的情況,許多家庭出現了年輕人無地可種,而有些家庭有地卻無力耕種,甚至舉家遷移、脫農的現象。現行的土地流轉政策雖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并沒有實現農村土地承包權的公平。希望國家可以出臺相應的政策,解決農村人地不均的問題。
李志剛表示,在自己全國人大代表的任期里,要當好田間地頭里善于發現的“眼睛”、百姓炕頭上認真傾聽的“耳朵”、講述基層群眾心聲的“嘴巴”,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負全國人大代表的使命,也不辜負自己一心向黨、為百姓謀福的熱心與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