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鼓點催征急,加快發展正當時。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是廊坊開發區新年開局的共識。
在2018年廊坊開發區工作會議上,市委常委、廊坊開發區工委書記王金忠總結了2017年工作,其中的一組組數字令人為之振奮——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51億元,同比增長1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80.2億元,總量居全市第三,同比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全市第三;固定資產投資87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全市第一;實際利用外資4.27億美元,占全市五分之二,總量全市第一;出口總額53.96億元,占全市三分之一,總量全市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9.6億元,同比增長6.2%;新注冊外資企業2家;新增“四上”企業17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9家,達64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達16家。
亮眼的數字正是廊坊開發區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證明。特別是過去一年,全區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九屆六次、市委六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總結工作,分析形勢,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了貢獻。
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提升質效
廊坊開發區深刻認識到,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抓住產業轉型升級這個“牛鼻子”,才能充分釋放發展內生動力。
時下,廊坊開發區項目建設一派熱火朝天,其中,主體建設已完成的京東跨境電商北方中央倉顯得格外高大,近千人的施工現場忙碌而有序。該項目位于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總建筑面積17.1萬平方米,總投資1.2億美元,將發展成為京東全球進出口商品北方貿易基地。
“目前正在進行室外、單體主體結構及室內精裝修,今年‘5·18’之前,外網、室外工程將全部完成,綠化景觀達到開放條件。”京東集團物流地產事業部廊坊區項目經理懷志斌說:“屆時,1號倉、2號倉、4號倉首層具備試運行條件,4號倉還將用于對外接待及產品展示。”
京東跨境電商北方中央倉項目是廊坊開發區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之一,投入運營后年收入有望達100億元。近兩年,廊坊開發區把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作為重要抓手,促其提質增速,引進中關村互聯網文創園(廊坊園)、智慧環境生態研究院、騰訊眾創空間(廊坊)雙創社區等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
夢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同樣繁忙。“為確保該中心作為今年‘5·18’主會場投入使用,提升城區文化藝術品位,3000名工人每天加班加點。”該項目副經理崔家奇介紹,大劇院主體建設已經完工,北廣場景觀帶建設也在抓緊推進。
夢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項目是開發區提升會展經濟層次的縮影。截至目前,區內初步形成了以文化創意、眾創空間、大數據應用、研發基地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平臺,為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更好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廊坊開發區將低效用地二次開發及推進企業二次創業作為這項工作的有力抓手,對標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經驗做法,著力把企業轉型升級與優化結構、改善環境、提升功能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施“四個一批”(提升一批、轉移一批、退出一批、關停一批),有序疏解相關企業、優化生產工藝,倒逼企業二次創業、轉型升級。
在科技創新驅動中轉換動能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廊坊開發區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強勁引擎”,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助力全區高質量發展。
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可以支撐社會的精細化管理,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也必將帶動產業互聯網發展,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基于“大智移云”產業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廊坊開發區全面提升其首位度,支持華為、聯通、潤澤、京東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大智移云”產業加快集聚、規模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大數據應用先行區。
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廊坊開發區“大智移云”產業發展典型代表。在項目工地,公司總裁徐榮耀介紹 ,目前,公司已建成A-1、A-2、A-5三棟共12.5萬平方米數據中心;A-3、A-6、A-7共12.9萬平方米數據中心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園區將運營25.4萬平方米機房,滿足近3.5萬臺機柜運行,提供70萬臺規模服務器計算服務,屆時,潤澤科技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云數據中心產業園。
此外,天空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工程實驗室建設獲批,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迎來眾多企業入駐……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大數據存儲應用開發領域高歌猛進。
記者了解到,在2017年全市首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廊坊開發區15個重點項目破土動工,其中半數以上是“大智移云”項目。2017年9月8日,第二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東華北云計算數據中心等5個“大智移云”項目占到投資總額的87%。
此外,開發區還引進科大訊飛、一號店、浪潮、HTC等大數據應用創新型項目,“大智移云”全產業鏈、全服務鏈、全治理鏈正逐漸形成。截至2017年底,廊坊開發區“大智移云”骨干企業接近50家。
與此同時,廊坊開發區一直著力為推進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目前已累計引進國家級科研院所31家,院士工作站7家,博士后研發創新機構7家,隨著華安汽車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全區擁有各類研發平臺66個。中科院“四所一局”、新奧能源等創新集群基本形成。參與共建中科廊坊過程工程研究院、中科空間信息(廊坊)研究院。去年一年,廊坊開發區創新成果加速顯現,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發明專利授權190件,同比增長40.7%,總量居全市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7.2件,位列全市第一。
在優化環境中加大發展后勁
生態環境治理是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綠色發展”,而良好的體制與政策環境,更是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助推器。廊坊開發區上下同欲,狠抓生態環境治理,優化營商環境。
3月8日,廊坊開發區大氣辦,30多名工作人員正緊盯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根據不斷變化的數據快速研判,采取措施。“沒有節假日,春節期間也不休息。相對其它縣(市、區),廊坊開發區點位密度大,為了保證環境質量,更不能有一點疏忽。”開發區環保局副局長閆灝介紹, 2017年以來,開發區建立網格化精準監測平臺,組建大氣污染防治指揮調度中心,安裝200多套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設備,對VOC重點企業全部實現在線監測。關停102家“小散亂污”企業,拆除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330余臺,全區實現清潔取暖,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效果。2017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76%,超額完成任務;綜合指數同比下降2.34%,實現了PM2.5濃度和綜合指數“雙下降”。
“不僅生態環境好,廊坊開發區營商環境也堪稱一流。”京東集團倉建管理部北方區總監馮洪濤說:“我們的項目從拿地、規劃、建設到交付運營,速度之快,在全國可以排在前列,這得益于廊坊開發區良好的營商環境,他們提供的保姆式、貼身式服務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
另外,為保證“大智移云”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廊坊開發區成立工作專班,實行駐企服務,全心全意為企業排憂解難,確保各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8.84億元的華為云計算中心三期、集中實驗室二期已經建成投產,總投資16億元的中國聯通華北(廊坊)基地二期項目即將完工,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僅用188天建成。
同時,廊坊開發區與科大訊飛合作建設智慧政務平臺,探索政府服務全部上網辦理;對99個審批事項實行“不見面審批”,審批效率提高80%;與華為公司合作建設政務云、企業云,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率先實現免費WiFi全覆蓋;確定65家重點企業作為精準服務對象,為其排憂解難保駕護航。
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再加上大思路、大戰略,必將帶來大轉變、大成效。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廊坊開發區并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而是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踏上新征程,繼續為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區、美麗新城新局面,為建設經濟強市、美麗廊坊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