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堅持創新發展 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
在深入進行的“雙創雙服”活動中,三河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質量發展,通過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打造樓宇經濟產業群,著力推進科技創新等舉措,加快建設三河現代經濟體系。2018年上半年完成財政收入53.7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完成30.65億元,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加快構建新“4+6”產業體系,培育壯大以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借勢加快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深入推進“三合”發展模式、“6+大集團”模式,對六大集團進行戰略扶持。大力實施“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戰略,加快原有產業優化升級,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創新研發力度。創新引導扶持辦法,推動過剩產能淘汰、“散亂污”企業治理等領域社會閑置資本投向高端高新產業領域,實現“鳳凰涅槃”。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大力開展政企“面對面”與“入企幫扶”活動,深化“政銀企”對接,對重點企業實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強與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大企業大集團的對接合作。全面落實鼓勵企業上市資金、出口企業獎補資金等扶持資金,重點加強對高端制造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積極完善質量體系,培育“百年老店”,創造更多知名商標、品牌產品。
打造樓宇經濟產業群。《三河市扶持樓宇經濟發展暫行辦法》的出臺,鼓勵引導樓宇提高招租引商的標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主動向以人才、智力、資本、技術和服務等要素為核心的集聚式發展模式轉變,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通過一系列規范引導和政策扶持,聚焦現代金融、科技服務、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總部經濟、“大智移云”等產業,打造一批“億元商務樓宇經濟”。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全面落實“雙倍增”計劃,加大孵化器、眾創空間、“苗圃”等創新平臺建設力度,重點抓好科技園區、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不斷提升創新層次和水平。充分發揮科技產業引導基金作用,讓科技型企業和高端人才及時、全面享受政策紅利。加強知識產權工作,推進知識產權優勢培育工程,為企業創新發展助力。
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優勢,加大園區建設的力度,在建好平臺的同時注重提升各項服務,推動市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目前,園區經濟總量占該市的70%以上,財政貢獻達85%以上。燕郊高新區自建區以來,累計引進各類項目投資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其中北京項目投資約占1/3,國內其他地區和外商投資項目約占1/3,園區建設已成為帶動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加快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步伐的同時,積極推進機構編制管理體制、行政審批制度等改革,進一步激發園區發展活力,打造產業發展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探索推進農宅合作社共建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充分調動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和閑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