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區養老“廣陽模式”暖人心
如今,社區養老服務不僅是社區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一項系統的民心工程。在“雙創雙服”活動中,廣陽區積極創新社區養老建設新模式,大膽探索嘗試公建民營、公助民建等多種建設形式,以創新服務民生,加強社區養老基礎設施提升建設,構建了區、街、居三級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老年供餐、日間照料、全科醫生簽約等養老服務,居家養老“廣陽模式”在全省推廣。如今,該區已累計建成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4個、社區養老服務站64個、社區營養結合試點5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個。
廣陽區充分依托共建機制,精心整合轄區資源,先后從管道局、萬莊石油礦區協調房屋5000余平米用于社區養老服務。同時,積極引進萬眾和、萬平醫院、朝陽醫院、新奧集團四家企業助力社區養老事業建設,為社區養老服務建設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
走進廣陽區金星道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正幫助劉立芳老人進行手部靈活性訓練。“每天我都來這里做康復訓練,離家近,很方便。”今年76歲的劉大娘高興地說。廣陽區采取民辦公助形式,由新開路街道辦和共建單位管道局聯合,引進萬平醫院,簽訂三方協議,以三方共建的模式,成立了金星道社區養老醫療服務中心,打造了廊坊市首家高端醫養結合社區。目前,廣陽社區養老服務實現了全面提質升級,發展態勢良好。
為進一步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的養老需求,廣陽區不斷提升社區養老服務水平,深入推進社區長者健康食堂建設,解決社區老人做飯困難問題。中午12點,走進廣陽區康樂社區食堂,在食品窗口前,工作人員為80歲的張懷民老人遞上了熱騰騰的包子。“這的飯菜很符合我們老年人的胃口,好吃不貴又方便,幾乎每天我都要來這吃飯。”接過包子的張大爺開心地說。張懷民老人的兒女都在外地工作,這些精心準備的飯菜讓他和老伴兒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居民除了可以在社區食堂用餐外,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疾人,社工和義工還可以提供免費送餐服務。目前,該區已建成社區長者食堂3個,每天到食堂就餐人數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