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排隊的多了,車上讓座的多了,機動車禮讓行人的多了。” “道路修整了,出行環境改善了。”“老舊小區改造了,居住條件優越了。”……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源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創城”。
今年以來,固安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原則,在去年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基礎上,持續發力,不斷強化長效管理,落實重點工作,整治突出問題,著力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全力打造文明城市創建 “升級版”。
久久為功,讓創城有“力度”更有“目標”
在“固安縣創城工作微信群”里,每天更新著上千條各類信息,包括督導、整改、工作提示、進度等信息。這個群的成員包括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各相關責任單位一把手、鄉鎮干部、創城辦工作人員等300多人。在這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固安縣創城工作的高漲熱情和火熱場面。
4月18日,2018年固安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議召開,強勢啟動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立了以書記為政委、縣長為指揮長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揮部,下設11個專項工作部,每個工作部由一名縣級領導干部負責,對重點項目、薄弱環節集中攻堅。為進一步提升創建工作水平,把精細管理標準和創城責任落實到“最后一米”,在全市率先推行“路長制”,將68條城區主次干道及全縣所有國省道路進行了包干分配,明確68名縣鄉級領導分包負責擔任“路長”,一路一長,定人、定路段、定責任,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了“上下一盤棋、管理全覆蓋、措施全落實”。 同時,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搭建平臺,開展全方面立體宣傳。截至目前,利用固安宣傳網、固安文明網、 “文明固安”微信等宣傳平臺推送文明城市創建文章600余篇;印發創城工作簡報118期和創城周報33期;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刊發新聞稿件、信息30余篇,在全社會營造了上下同心、共同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良好氛圍。
全民參與,讓城市有“顏值”更有“氣質”
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主要交通路口,志愿者開展交通文明勸導服務,引導市民文明出行;黨員義工走街串巷清除小廣告,清掃遺留垃圾……這些出現在人們身邊的文明現象,已成為固安創城路上的亮麗“風景線”。
在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固安市民的熱情為這座城市帶來了雋美祥和的魅力。身著紅色服裝手握小紅旗的志愿者站在交通路口,隨著指示燈的變化指導著行人通行;在廣場、路口、公園,“巾幗城市美容隊”的志愿者手拿長夾和袋子,每天在不同的地方準時出現,為市容市貌“梳妝打扮” ;“訪千樓進萬家”,8000多名黨員干部進區入戶倡文明…… 志愿服務周、文明勸導等志愿服務活動有序開展。截至目前,全縣現有各類志愿服務組織236個,志愿服務站點385個,志愿者達6萬人。組織社區共建、植樹護綠、扶貧濟困、法制宣傳、惠民下鄉、敬老助殘、交通勸導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800多場次,參與志愿者11.8萬人次。
同時,該縣始終把提升公民素質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貫穿到創建全過程。深入推進文明禮儀“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建成機關、社區、村鎮、企業、學校等6類道德講堂60余所。著力抓好“最美固安人”、省市道德模范等道德典型的選樹和學習宣傳工作,評選表彰了52名“最美固安人”、200余名“感動固安”道德模范,涌現出7名“中國好人”、16名“廊坊好人”。
點面結合,讓創建有“速度”更有“成效”
“經過整治,街頭煙霧彌漫的燒烤攤沒了,阻塞交通的占道經營少了,大街小巷的‘牛皮癬’得到整治,街道綠化美化景致多了,固安越來越美了。”家住安泰小區的彭大爺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點贊”。
針對文明城市創建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固安縣先后組織開展了市容秩序、車輛亂停亂放、無證無照經營、市政基礎設施、市場及其周邊環境、居住小區和城中村環境秩序等整治行動。同時,在全縣范圍內聘請招募了百名文明城市義務監督員,對城區內的公共衛生、公共設施、公共交通、公共秩序、施工工地和社會管理等狀況進行監督。截至目前,累計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增果皮箱150多個,查處違法停車13281起、清除“牛皮癬”85000處(次),清理占道經營3905余處(次),清理樓道、電梯2300多個。同時,該縣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與城市建設、市容環境等深度融合,城市、鄉村的文化墻、公益廣告一改過去口號式呆板模式,用樸實通俗的百姓語言、格調清新高雅的畫面,“入人心,接地氣”。目前,共在公共場所設置宣傳欄150余處,在全縣各居民小區懸掛張貼公益廣告6000余塊、道旗8000余面,發放市民手冊5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