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六措并舉強勢推進“雙創雙服”
在“雙創雙服”活動中,三河市委、市政府緊扣“創新、強企、解難、惠民”活動主題,高質量抓發展,高水平抓環境,高標準抓作風,高效率抓落實,“包、創、幫、融、引、建”六措并舉,精準發力,強勢推進,使“雙創雙服”活動取得顯著成果。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包”出發展活力。三河市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權力“減法”、服務“加法”,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突出領導包聯企業機制。推行領導“管家”服務制,按照“三問、三帶、四幫”要求,深入企業進行包聯走訪。先后到神威藥業、巖峰產業園、萊尼線束、軍民融合孵化中心等企業進行調研幫扶,幫助企業解決職工用房、發展融資、項目用地等突出問題。截至目前,三河市四套班子對包聯的74家重點企業、18個省市重點項目進行了“大走訪、大幫扶”,共梳理各類問題77件,現場解決12件。
建立政企常態溝通機制,搭建企業政府直接對話平臺。強化服務平臺建設,將原來分散在32個部門的245項審批事項,一次性劃轉至行政審批局,實現一枚印章管到底。為提高效率和解決重點項目遺留問題,加快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審批平臺,并啟動容錯免責機制。
拓展創新創業態勢,“創”出發展潛力。6月份,三河市委、市政府拿出3000萬元對創新型企業給予獎勵,提振了創新企業的信心。該市將支持企業的12項政策輯印成冊發放至各級各類企業,讓企業心里明、底數清、干勁足、快發展。出臺了《三河市企業研發投入和科技孵化器獎勵辦法》,由市財政專設“三河市企業研發投入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扶持資金”,從企業研發投入、孵化器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共發放孵化獎勵資金3700萬元,加速了“雙創”示范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和小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等載體的培育進程。
著力培育主體市場,“幫”出轉型合力。1-7月份,三河市17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為4.9%,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分別達到65家、59家和755家。總投資55.58億元的17個重點項目,今年3月集中開工。總投資114.8億元的5個大型項目在“5·18”經洽會上簽約,為三河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后勁。按照“三去一降一補”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三河市積極落實“退二優二”“退二進三”戰略,加快宏達軋鋼等四家企業“騰籠換鳥”試點建設,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潛力,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服務業、高科技農業“四高產業”。引導科技創新,全力打造具有創新要素及軟實力的企業,加快構建以文化創意、眾創空間、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新“4+6”現代產業體系。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融”出經濟動力。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先后出臺《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中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增量貼息辦法》《外貿出口獎勵辦法》等扶持政策,每年可為企業融資10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2000萬元。政府出資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注冊資本增資到2億元,累計擔保金額40.57億元。發展銀行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機構43家,推廣使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40個,新增貸款40多億元。鼓勵優勢企業上市經營。出臺《鼓勵企業到多層資本市場上市的若干規定》,財政落實1720萬元支持優勢企業改制上市。該市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7家,實現融資23.8億元,形成反映三河經濟增長特色和潛力的“三河板塊”。
加強科技型隊伍建設,“引”進人才智力。為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三河市出臺了《引進高層次人才暫行辦法》,在戶口落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申辦企業等方面,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同時,對引進的特殊人才給予補貼和獎勵。目前,三河市擁有各類人才97000人,高層次人才130人,專業技術型人才12300人。人才總量和萬人人才含量均居全省先列。
重點民生工程落地,“建”出城鄉魅力。對照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短板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全面加強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加快交通網絡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步伐,改善辦學條件,提升醫療水平,同時實施精準扶貧和推進文化惠民,全方位改善民生。
目前,三河市的“雙創雙服”活動正以培育“雙創”載體、做實民心工程、打造優質環境作為深化發展的主基調,注重提高高度、挖掘深度、拓展寬度,細化工作舉措,完善工作流程,抓好協調聯動,推進活動深入開展。(通訊員 劉偉 陳麗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