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圍繞構建“253”新型產業體系,保定市在領導干部包聯、人才聚集、財稅金融、營商環境等四個方面出臺幫扶舉措,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扎實推動民營經濟向高端高新產業聚集發展。
深化重大項目和企業領導干部包聯制度。按照“一個企業、一個幫扶班子、一套轉型方案”的原則,按級明確分包企業,落實分包領導、責任人及工作專班。對規模以上企業進行摸底,掌握企業規模、效益、主要產品等基本情況;各分包人和工作專班與企業對接,了解企業存在問題、發展規劃、實施項目情況,協調組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一批“企業診所”,與企業逐一對接,根據摸底和“問診把脈”情況,指導企業制定轉型方案,分類施策、分級包聯。
建設京津冀制造業人才聚集區。落實《保定市海外人才離岸創業創新基地建設方案》,大力引進海外人才,建設“高精尖缺”人才聚集區。貫徹執行“巨人計劃”,引進能夠推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實施“候鳥計劃”,建設京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京津保人才共培共用機制。實施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培育國際化水平企業家,培養專業化企業經理人,培育中小企業管理人才。實施“能工巧匠”培育工程。加快職業教育“雙師型”隊伍建設,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試點推廣,建設京津冀先進制造人才實訓基地。優化保定市人才服務平臺。出臺專項人才政策,為保定市工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提供職稱申報、醫療、社會保險、住房、子女就讀、配偶就業等配套服務。
創新財稅金融支持方式。設立保定市工業轉型升級基金,切實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重點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減稅力度。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全市掛牌上市后備庫,設立企業上市專項獎勵資金。引導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鼓勵科技金融專營機構開發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信貸產品。完善以政策性信用擔保為主體、商業擔保和互助擔保相互支持的多層次擔保體系。
營造良好創新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力爭企業開辦時間再減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一半、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財稅、金融、土地等相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制定實施工業領域用電、用熱改革政策,推行大用戶直購電試點,切實降低制造業企業用電、用熱成本,避免出現限供和停供情況。健全企業服務機制,積極開展精準服務企業活動,實現規模以上企業服務和小微企業服務“兩個全覆蓋”。(記者林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