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安縣知子營鄉梁各莊村村民呂硯生正式與貧困戶入股企業簽訂了《股份資產收益扶貧合作協議書》。簽完字,他拉著幫扶工作人員的手說:“現在每年保底收入1萬元,分紅收入不低于600元,感謝黨和政府時刻惦記我們,我一定好好努力,爭取早日脫貧。”
呂硯生早些年曾患過腦血栓,身體狀況較差,只有簡單勞動能力。女兒因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妻子王書英需要照顧女兒,無法外出打工。
固安縣農廣校幫扶工作組的宋景田校長了解這一情況后,迅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幫扶工作。從去年10月份以來,宋景田帶領幫扶工作組共計到呂硯生家中走訪慰問20余次,先后兩次發動農廣校8名工作人員為其捐款共計4000余元,解決了呂硯生一家人的生活困難。
呂硯生一家人非老即弱,出門打工或者創業均不現實,幫扶人員經過多方考慮,最終與村干部協商決定將王書英安排在村街的保潔崗位工作。工作強度不大,同時又方便隨時照顧家里病人。另外,根據該縣出臺的產業扶貧政策,聯系入股企業,實現了“保底+分紅”的穩定收益。
今年以來,固安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來抓,強化責任擔當,織密責任鏈條,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提高發展能力為核心,統籌落實產業、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社會扶貧工程,以最強勁的力度推動脫貧工作開展,用心用情幫扶全縣215戶貧困戶,探索出了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徑,奏響了扶貧攻堅“交響曲”。
為打造一支懂幫扶、會幫扶、能幫扶的工作隊伍,該縣組織縣直部門和鄉(鎮、園區)精干力量實行“二包一”結對幫扶,用繡花功夫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該縣針對貧困人口分布相對分散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幫扶責任人“1+10+N”完整責任鏈條,織好結對幫扶網,確保所有貧困村、脫貧對象幫扶全覆蓋。
“房子亮堂了,下雨不怕屋漏了!”說起危房改造的事,58歲的楊慶新顯得異常激動。這是固安縣堅持“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制“扶貧菜單”的一個縮影。
為切實保障所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該縣分級制定縣、鎮、村扶貧方案,狠抓健康脫貧、助殘脫貧、教育脫貧、危房改造脫貧、社保兜底脫貧、產業幫扶和就業脫貧等六大專項行動,確保“一戶一策”全覆蓋。
針對健康脫貧在攻堅戰中群體最大、任務最重的實際情況,該縣積極完善動態管理信息系統,確保因病因情施策、分類救助脫貧。為全力破解殘疾人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弱的癥結,該縣堅持社保、康復、入學、就業一起抓,梯度推進殘疾人脫貧。把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實施助學幫扶行動,讓貧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對全縣符合條件的危房戶應改盡改,應建盡建,加快推進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提高危房改造補貼標準,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同時,大力實施產業幫扶和就業脫貧行動,堅持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大力挖掘可利用的資源,多渠道幫助困難群眾治窮致富。此外,該縣還全力擴面、關愛、救急,切實提升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水平。(記者祝雪娟 通訊員劉文坡 劉芮明 趙振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