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已是無法回避的社會性難題。較之于普通人的養老渴求,居住在農村的失能老人大都貧困,他們更需要一份有尊嚴的養老保障。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除了老人遭受身心折磨,由此給家庭帶來的經濟等壓力,也給脫貧攻堅帶來不確定因素。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巨鹿縣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改革,前不久入選“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作為全省唯一縣級試點,巨鹿縣率先推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失能老人實現尊嚴養老積累了經驗。
“越是貧困縣,越要為老百姓辦些實事兒”
“越是貧困縣,欠老百姓的越多,縣委、縣政府就越要為老百姓辦些實事兒。”巨鹿縣委書記孫保祥說,在巨鹿縣農村,因病、因殘導致家庭貧困或返貧現象比較突出,家里一旦有了失能老人,全家都要跟著受累,無形中加大了脫貧難度。
家住巨鹿鎮東辛莊村的吳之儉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父親吳印杭今年85歲,因為腦梗塞,長期臥床不起,生活無法自理。家人只好守在病床前,身心俱疲。即便如此,因缺乏護理知識,老人的身體狀況還是一天不如一天。因為無法出門掙錢,吳之儉家里的經濟壓力越來越重,成了“貧困戶”。
經過調研、核算,長期護理保險應運而生。“堅持普惠性原則,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參保職工個人繳費10元,參保居民個人繳費3元,就能獲得護理保障。”巨鹿縣人社局副局長王振博說。
在保障范圍上,巨鹿縣規定,參保人員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臥床已達到或預期達到6個月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病情基本穩定、符合條件的,都可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據介紹,巨鹿縣建立了“全民繳費+財政補貼+醫保統籌基金+福彩公益金補助+社會捐助”多方共擔資金籌措機制,費用報銷不設起付線,參保人員在接受醫療專護、機構護理期間發生的合規醫療護理費用,按照相應標準(醫療專護120元/天、機構護理50元/天)報銷65%。居家護理服務報銷實行“定額包干、超支不補”,定額標準為20元/天,報銷比例為85%,個人自付比例為15%。
針對貧困人口,該縣實行“100+0+0”保障措施,即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脫貧但仍享受政策的人員,100%納入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參保費用個人零支付,報銷后自付部分個人零負擔,徹底解決貧困失能人員的醫護問題。
“護理團隊就是我們的親戚”
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我省無先例可循,全國也不多見。孫保祥說,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他們依托既有的醫改成果,分步擴面,量力而行。首先啟動了醫療專護和機構護理兩項服務。2018年,又啟動了居家護理服務,“最終目的就是讓貧困家庭‘如釋重負’”。
因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印杭老人不用花一分錢,就享受到了周到而細致的護理服務。“經過一年多專業護理,父親的精神狀態好多了。”吳之儉說,他們一家把喬醫生當成“親戚”,打心眼兒里親近,平時老人有啥不舒服,隨時給喬醫生打電話或發微信,都能及時解決。
吳之儉說的“喬醫生”,是一個護理小組的帶隊醫生喬平軍。“服務分為醫療護理10項和生活照護8項兩大類,包括測血壓、血糖、翻身拍背以及洗頭、剪指甲等。”喬平軍說,這個護理小組還有一名護士和兩名護工,共負責吳印杭等13名失能人員的護理工作。
“身不由己病床癱,護理保險來解難;黨和政府是靠山,讓俺生活不憂煩。”前不久,草迷場村村民李彩省編了幾句順口溜。6年前,她干活時不小心從房頂上摔下來,導致全身癱瘓,一直靠丈夫護理。由于丈夫精力不濟、不懂護理常識,她的狀況越來越糟。而現在,居家護理團隊每星期來兩次,除了護理病人,還幫著收拾家務,“終于又找回了家的樣子。”
王振博說,2018年5月,在開展醫療專護和機構護理的基礎上,他們還引進了河北平安醫養集團,主要針對失能老人,高標準、高水平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目前,巨鹿縣總參保人數38萬,全部覆蓋核查出的1959名失能人員,其中包括61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
“推行長期護理保險以來,我們已減輕貧困群眾護理負擔100多萬元。”王振博說,因數據具有動態性,他們每個月都要核查、認定,確保新發現的失能人群及時享受護理服務,徹底消除致貧隱患。
“護理服務”將更精細、更智能
“這戲真好聽!”1月6日,在巨鹿縣小呂寨鎮養護中心,10多位輕度失能老人圍坐在一起,欣賞著馮洪祺院長剛從網上下載的戲曲。
“最開始,因擔心背負‘不孝順’的名聲,有村民寧肯讓老人在家受罪,也不愿送到我們這里。”馮洪祺說,一位護工率先將身體不好的父母接來,漸漸地,很多人看到中心硬件環境好,護理水平高,而且鄰近鎮衛生院,申請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現在25張床位已經滿了,還有些人在排號等待。”
巨鹿縣健民醫院養護中心同樣如此。李立華院長說,他們是全縣最早一批試行“醫養結合”的醫療機構,現在床位爆滿,共住有180多位老人,其中一半多是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包括一些貧困戶。
77歲的李永申老人因小腦萎縮,家里又抽不出人專門照料,便住在健民醫院養護中心,至今是第4個年頭。“原來是自費,每個月家里要湊2800元,真有點負擔不起,有一陣已經陷入貧困邊緣。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后,護理費能報銷了,現在每月只需交1045元,感覺輕松多了。”李永申的女兒李孟彩說。
不僅失能人員家庭受益。王振博說,科學的長期護理讓失能人員病情緩解,使得原來用于失能人員的醫保基金支出大幅節約,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經測算,相比同期,節約醫保資金達25.8%。
為確保制度持續發展,巨鹿縣按照 “政府主導、事務共辦、風險共擔、費率浮動、年度考核”的原則,以“共保聯辦”的方式,將受理評定、費用審核、結算支付、稽核調查等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委托中國人保財險巨鹿支公司參與經辦,大大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能。
同時,該縣新近開發了居家護理管理系統和移動APP監控軟件,借助這個平臺,可以通過視頻直播、圖片打卡等方式實現高效監管以及量化管理,初步形成了全流程、閉環式的長期護理保險管理運營體系。
破解失能人員的養老、脫貧難題任重道遠。孫保祥透露,他們將提升醫養結合基礎,使全縣照護型床位達5000張以上,并適時再提高報銷比例,增加更多護理項目,最大限度減輕失能人員家庭負擔,使他們有尊嚴地養老。(記者邢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