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排到了3個月之后,現在已是開足馬力生產了。”2月13日,廣平縣喜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勇一大早就忙著聯系生產設備,“今年打算新上5條生產線,用工將從800人增加到1500多人。”
總部位于安徽的喜寶鞋服公司在全國擁有5家生產基地,廣平基地有4條制鞋生產線,年產能160多萬雙,曾創造3個月投產的紀錄。“去年4月簽約,7月投產。其他基地從簽約到投產至少要1年時間。”謝勇說,公司直接租用一家“僵尸企業”4萬多平方米的廠房,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
謝勇說的“僵尸企業”是廣平縣格士高電器有限公司,由于資金鏈斷裂,2015年該項目廠房建成后一直閑置了4年多。一方面優質項目因土地指標短缺、發展空間受限“上馬難”,一方面“僵尸企業”閑置土地資源“退出難”,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2017年以來我們通過債轉股、兼并收購、嫁接聯姻、資產租賃等四種模式,一企一策盤活‘僵尸企業’。” 廣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崔耀鵬介紹,截至目前,該縣共盤活閑置土地860余畝,新增產值20億元,在沒有新增1畝占地情況下,實現21家企業新開工或復產,新增就業3000余人。
債轉股模式,即對產品有市場但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的企業,通過引入其他企業入股、注資等方式恢復生產,優化現有經營項目或共建新項目;兼并收購模式,依托“僵尸企業”原有廠房、設備等資源精準招商,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老廠“騰籠換鳥”;嫁接聯姻模式,對有經濟實力但因市場等因素停產半停產的企業,鼓勵企業以委托經營、靠大聯強等“嫁接”“聯姻”的方式共建新項目,彌補本土企業技術、市場等短板;資產租賃模式,對不能滿額生產且無力擴展業務的“半僵企業”,鼓勵其把閑置廠房、設備等向新項目租賃,既盤活閑置資產,又使新項目節約成本、迅速投產。
廣平頤通管業有限公司就是“債轉股”的受益者。該企業生產的高密度聚乙烯供水管,曾參與北京奧體中心、“水立方”等工程,2013年因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成為“僵尸企業”。2017年6月,利用“債轉股”模式,邯鄲建投公司等債權人把2000萬元債權轉為股權,又新注入1000萬元成立新頤通管業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債務人成為經營者,債權人成為持股人,停產3年多的原頤通公司復產,復產后年產值1.5億元,年利潤2000余萬元,帶動就業200余人。
為實現“僵尸企業”動態識別處置,廣平縣成立了由發改、工信等11個部門組成的閑置低效土地清理辦公室,按照畝均投資、稅收等指標,每季度對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綜合研判,建立停產企業和項目清單。“處理過程既嚴格依照相關法律和政策,又兼顧原項目業主利益,減少了處置阻力。”崔耀鵬說。(記者劉劍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