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伯,永清縣別古莊鎮大范莊村的一名退役士兵,1981年10月入伍,1986年1月退伍。2000年擔任永清縣別古莊鎮大范莊村黨支部書記,他敢于向困難挑戰,創新舉措聚合力、身先士卒謀發展,帶領大范莊村干部群眾團結奮進、拼搏進取,使該村摘掉了窮、亂、散的帽子,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王恭伯上任之前,大范莊村由于集體經濟薄弱、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長期無法解決、黨支部戰斗力弱化等原因造成村情混亂,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黨支部班子更換了三任,成為全縣聞名的老大難村街。
上任伊始,王恭伯面對澆地難、果園承包、低壓線路改造三大難題,帶著支部一班人走訪每一名黨員和群眾代表,問計于民、診斷癥結、對癥下藥。鼓勵村民出資入股、組成果樹發包小組等一系列新舉措的實施,使多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黨員群眾的心也逐漸聚攏到黨支部周圍,村里的工作局面終于打開了。
村情剛剛穩定下來,王恭伯又把精力放在了發展村街經濟的第一要務上來。他通過對本村農業現狀進行認真研究,確定了“依托老林優勢,大力發展優果”的發展思路,并多次帶領干部群眾外出參觀學習,使大家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轉變。
在發展過程中,王恭伯鼓勵村民大膽縮減糧食種植面積,嘗試發展以京字號葡萄、晚秋梨、園林綠化苗木為主的特色種植。他先行示范,把自家的老梨樹砍掉種上葡萄,當年就帶動葡萄種植戶30余戶。隨后,他又率先在自家梨樹地發展晚秋黃梨,現已引導全村農戶發展優質晚秋黃梨100畝。
如今,優質果品和園林綠化苗木種植已經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產值占全村總收入90%以上,群眾收入也穩步提高。他還帶領村民將村內200畝荒地全部開發出來, 增加種植面積,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贏得了全村百姓的一致贊譽。2018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5126元。
在興村的同時,王恭伯不忘惠民,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辦好事。2006年以來,該村先后投資50多萬元,建文化廣場1個,維修“兩室”10間,購置了辦公設備,對上墻內容進行了更換;硬化村內道路5000米,修整外通公路500米,修建花墻2000米,安裝統一規格的觀賞型路燈80盞,實現主副街道全部硬化、美化、亮化;進行自來水管道改造6000米,更換了變壓器1臺,村民的生產條件、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提高。
看到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王恭伯也沒有忘記村里的貧困殘疾人。為把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這項“民心工程”抓實抓好,王恭伯積極采取措施,身先士卒,組織村民投資投勞支援工程建設。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勞作,危房改造工程結束,看著殘疾人搬進了舒適安心的新房,王恭伯樂得比誰都開心。
面對村街各項工作蒸蒸日上的發展現狀,王恭伯帶領村“兩委”班子又在謀劃未來發展方向: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緊緊圍繞“農民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龍頭走、龍頭跟著市場走”的戰略部署,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在“千方百計增收入、千方百計謀出路”上動足腦筋、使足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記者 楊雅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