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次法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著力構建司法便民服務模式,打造“陽光化”智慧法院,開展“易送達”電子送達平臺建設。
2018年12月,該院開通網絡公告送達功能,與傳統公告送達方式相比較,網絡公告具有提升送達時效、降低訴訟成本、充實公告內容等優勢。網絡公告自發布之日起經過60天即視為送達,且不收取公告費。截至目前,該院已在河北法院司法公開網公告送達平臺發布電子公告800次,為當事人節省公告費約30萬元。
今年2月,整合了“電話送達、電子送達、郵寄送達、直接送達、委托送達、轉交送達、公告送達”7種送達功能的“易送達”平臺全面上線。該院作為“易送達”平臺試點單位,針對“郵寄送達”引入送達專員,法官助理、書記員只需在系統中將待送達文書指派給送達專員即可,系統會自動提取當事人地址等信息智能生成電子快遞單,送達專員接收指派任務后,將送達材料、電子快遞單打印、封裝即可發出,提升效率的同時保證郵件整潔規范,物流信息也會實時同步回傳至“易送達”平臺,省時省力。經初步測算,單就郵寄送達這一項功能,就可以為法官助理、書記員減少工作量30%以上。
另外,該院將原本分散的上門直接送達、委托送達工作全部匯聚到送達辦,送達專員在平臺上接收到各庭及其他法院指派的送達任務后,攜帶執法記錄儀、移動辦案終端便可外出送達,利用“易送達”APP可實現送達時同步錄音、錄像等數據同步回傳至系統相關案件中,利用技術手段規范了送達措施,事后無需再手動導出數據。
在司法實踐中,原告提供地址不詳、受送達人下落不明、逃避送達等現象比比皆是。按照法院流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傳票送達,嚴重影響了訴訟審理過程。針對這種情況,“易送達”平臺可以根據立案時當事人的信息,自動檢索當事人關聯案件,提取手機號、送達地址等信息,再利用“電話送達”“電子送達”等功能送達法律文書,節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送達率。(記者 劉艷芳 通訊員 計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