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河市將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作為強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發展規劃、政策激勵、信用約束、風險防范等方面出臺多項保障措施,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為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入金融“源頭活水”。
發展規劃到位。先后印發《關于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全市經濟金融協調發展的意見》《三河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將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列入該市經濟發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寫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責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實,強化督導檢查。
政策激勵到位。陸續出臺《三河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評價辦法》《三河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目標任務分解表》《三河市金融貢獻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正向激勵引導措施,5年以來累計發放獎勵金融機構資金850萬元,在充分尊重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權的前提下,積極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將金融資本主動投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民生工程和薄弱環節。
誠信示范到位。制定出臺《三河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5-2020》,對金融、環保、食品安全、醫療衛生、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誠信建設進行規劃,全面打造“誠信三河”。三河市政府充分發揮誠信示范作用,拿出上億元資金歸還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債務,杜絕“長官貸款”、人情貸款。為進一步強化信用聯社獎懲機制建設,三河市政府建立信用“紅黑名單”制度,3年來先后將68個失信主體納入失信黑名單,10個誠信主體納入守信紅名單,向社會公開公示,開展聯合獎懲,真正形成了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誠信文化。
債權維護到位。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三河市金融債權維護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金融司法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影響金融債權司法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河市法院專門成立金融案件合議庭,出臺減輕金融機構訴訟費負擔等14條重點保障措施,做到“快立案、快審結、快執結”,加大司法震懾力。
市場開放到位。出臺《關于開放中介市場的實施意見》,全面清理中介服務機構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規范評估登記機構行為,實現了抵押登記期限與貸款期限相一致,降低評估登記收費2.5個千分點,得到金融機構和企業的一致好評。
風險處置到位。成立三河市金融穩定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三河市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三河市應急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置金融突發事件,預防企業資金鏈斷裂引發金融風險。
系列舉措為三河打造出靚麗的金融生態城市“名片”。2008-2009年,三河市連續兩年在廊坊市政府組織的金融生態環境評價中被評為唯一“AAA”級單位;2014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評為省級金融生態縣(市),成為廊坊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縣市。(記者 王文珩 通訊員 張振奇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