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召開的河北省沿海經濟帶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以來,滄州市渤海新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破難點、增亮點、補短板,實現了“以港定城、港城融合、產城共興”的開局。2018年,渤海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9.4億元,同比增長8.4%,占滄州市的六分之一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1.2億元,同比增長17.9%,占滄州市的四分之一。
著力破解“環境容量指標短缺”難題,跳出傳統路徑依賴,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渤海新區立足建區時間短、指標存量少、上項目受限的現實,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項目堅決不上、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上。去年該區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15個,同比增長70%,微排放甚至零排放的項目占到63%。
著力破解“對接服務互動融合”難題,打造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優質平臺,堅定走協同發展之路。渤海新區堅持在對接中服務、在服務中發展,努力做到“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個產業”,去年簽約京津項目675個。按照“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引進建設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在國內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跨區域管理先河,簽約入園企業137家,開工和竣工項目41個。按照“企業總部在北京、生產基地在新區”模式引進建設的北汽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開始試生產,達產后將具備15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天津濱海新區·渤海新區協同發展合作示范產業園正式掛牌。黃驊港與天津港實現戰略合作,加快向現代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轉變。
著力破解“發展要素瓶頸制約”難題,堅持向改革要空間要活力,堅定走創新發展之路。近年來,渤海新區持續開展依法拆違和閑置土地清理,累計拆除違建1.2萬處,騰出可利用空間400多萬平方米。近三年清理處置閑置土地4.5萬畝,促進了239個項目開工建設。推進柔性掛職引才,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院士等高端人才超千人。
著力破解“高層次合作平臺偏少”難題,樹立強烈的沿海意識,堅定走開放發展之路。去年,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正式獲批,先期簽約入區中東歐合作項目40個。首屆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論壇成功舉辦,搭建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交流對接平臺。全面推進黃驊新城建設,重點打造中東歐16國商務中心,帶動滄州特色產品公共海外倉建設,三年內將形成覆蓋亞歐20余個國家的商貿網絡。合作區、國別園、開發區、產業園、高新區同時發力,呈現出多國別、多形態、多元化開放態勢。目前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去年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40.8%。(記者方素菊)